|
作品名称:《福州人传承》 作品类别:征文 姓名:熊涵恩 年龄:12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选送单位:敦化小学 指导老师:张彩萍 福州人传承 回家的路上,我不经意看见一座公园。在好奇心的促使之下,我请求爸爸带我们进去游玩。进了公园后,我才知道原来此处是黄乃裳纪念公园。这座纪念公园是为了纪念我的家乡一诗巫的开垦建城领袖而建立,园中有一座黄乃裳的铜像及纪念碑。该纪念碑更是吸引了我的目光。阅读纪念碑上的文字后,我才意识到“诗巫——新福州”的由来。 到家后,我不经意地跟奶奶提起关于诗巫的历史故事,不料奶奶回应说曾祖父也是从福州过来的。看着我惊讶又好奇的眼神,奶奶笑着说:“小时侯,我也常常追着你的曾祖父询问他的童年趣事”。看来我的八卦精神不折不扣遗传于奶奶啊!既然奶奶知道关于福州人的移民故事,我哪可能就此罢休,于是我拉着奶奶到亭外的秋千上,专心聆听奶奶的缓缓道来。当初,曾祖父在中国福州生活困苦,在大约五岁左右,就随同父母来到南洋垦殖,希望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回想在纪念公园里纪念碑上的叙述,当时一共被分为三批移民。第一批一共为72人,第二批为532人,第三批则为1118人。虽然不晓得曾祖父属于哪一批,但是一想到小小年纪的他要在环境恶劣,物资贫乏的船上长达一个多月才能抵达诗巫,顿时热泪盈眶,为当时人们艰辛的日子感到十分同情。奶奶还说当中有些人还因此离世,感恩曾祖父一家平安抵达。 然而,他们的挑战并未结束,更严峻的环境正等着他们。当时,诗巫只是片森林。刚到诗巫时,大伙儿不习惯当地的气候,传染病肆虐,还得摸索新的耕作技术,生活十分艰苦。大伙儿同吃同睡,辛勤地伐木垦地。当年,曾祖父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父母的得力助手,洗衣、煮饭、割橡胶、耕种,日晒雨淋皆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在这把年纪,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不曾为我家付出一份绵力,就连扫地、洗碗都觉得是份苦差。对于自己懒惰且不懂得感恩的心,我感到万分惭愧。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感恩先辈们所做出的贡献之余,我决定往后要效法先辈,尽上我的责任,将福州人刻苦耐劳的精神传扬下去,造福后代的人们。 回过神来后,我才发现奶奶注视着我的脸微笑着,想必自己刚刚随着奶奶的故事,我陷入了沉思中,我立刻回她一个不失礼貌的微笑。奶奶继续说到,福州人之所以可以熬过开垦的日子,除了刻苦耐劳,更重要的是大伙儿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的爱心。在奶奶的那个年代,整个村子的居民就像一家人一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论是婚宴,喜庆,还是丧事,大家都团结互助,互相关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舟共济一起度过艰难的时光。奶奶说小时候家里很穷,曾祖母一次生了重病,邻居连夜开车载送她去医院,左邻右舍纷纷把家里仅有的鸡杀了,煮了热腾腾的鸡汤送来给曾祖母喝,她短短几天就吃了几只的鸡肉和鸡汤。要知道当时的鸡可是稀世珍贵之物,普通人一年都吃不上一次鸡肉,这种舍己的精神顿时让我佩服不已。想到自己平时常常为了一个棒棒糖既然与弟妹们争个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更缺乏爱家人的心,我深感感慨不已,并立下心志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好姐姐。 “咕咯咕咯。。。”肚子的革命声打断了我和奶奶的对话。“饿了吧?”奶奶为我煮了一碗热腾腾的干盘面。太好吃了!在我大快朵颐之余,奶奶便说起干盘面的故事。当年,先辈们来到诗巫开垦时,因生活贫困,没钱吃什么好东西。于是将面条,味精,猪油和葱搅拌成既简单,成本又便宜的干盘面,很快就成为了诗巫人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我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以来,我每天上学前的早餐一干盘面是这么来的。此时吃着吃干盘的我,由衷地感叹先辈们的智慧,在困苦的环境中,既然可以发明出这么好吃的美食。即使生活在富裕时代,选择繁多的今天,它依然是我的最爱。吃饱了后,我不忘向奶奶道谢,并开开心心地洗碗去,就如上文所说的,我要成为刻苦耐劳又有爱心的福州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奶奶的闲聊,让我明白了虽然我的血液中流着福州人的血脉,但福州人的刻苦耐劳、团结一致、爱心和智慧的美好精神若没有透过教导,学习和操练,是无法被传承下去的。我默默下定决心学习成为真正的福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