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有趣的福州传统文化》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卢怡璇 年龄:15 所在国/地区:文莱 指导老师:陈永兴 选送单位:文莱马来奕中华中学 有趣的福州传统文化 我的籍贯是中国福建,安溪县。虽然我是福建人,但我的奶奶则是传统的福州人,因此我从小就在福建与福州的文化传统中穿梭。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安南沿海。我感到非常光荣,因为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和铁观音的发源地,以茶叶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和“世界藤铁工艺之都”。 在家里,只有爷爷和我妈妈在用福建话来对谈,而其他成员都用华语和粤语。早在很多年前爷爷都有教我说福建话,偶尔也会听到奶奶用福州话和我说话,但我却一句话也听不懂。此外,妈妈也时常都会播放一些福建童谣给我听,如:天乌乌、和尚头等。在我年级很小的时候,时常听到一些电台播放福建歌时,我都没有发觉到,因为读音里混合了一些马来语和其他言语,所以听起来非常有趣,等我长大后,我才发现这或许是因为语言民俗交流产生了本土化的语言特色。 我爷爷和奶奶都很会做菜。在日常生活里,他们俩都会做些传统籍贯美食给我们品尝。印象中有几样菜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如“红糟醉鸡”。其做法是将白嫩鸡下水锅,用微火煮透,捞起;放凉后,切块腌制。醉汁做法是将鸡精、精盐、红糟、五香粉、绍兴酒、白糖、鸡汤混合搅拌均匀,淋上切好的鸡块,大功告成。另一美食就是“海参闷猪脚”、“红酒面线”(每逢生日必须吃的食物)、“福州鱼丸”和我特别喜欢吃的“烧肉粽”。谈起美食,我最喜欢在除夕夜的团圆饭,爷爷和奶奶,一个福建和一个福州,双剑合璧,做出来的年菜美味可口,令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 按我们家的传统,农历新年期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就是年初九,“拜天公”。这一天,是我们家族的大日子,也是爷爷和爸爸最忙碌的一天。据爷爷口述,拜天公的传统风俗源自明朝。传说明朝时有一年的农历新年,倭寇在福建沿海一带,杀人放火,抢夺财物,乡民们为了逃命,只好扶老携幼逃往林中。当乡民逃到一处偏僻郊野时,眼见倭寇就要追上,突然前面出现一大片甘蔗林,乡民便纷纷逃入蔗林躲避,最后避过了倭寇。这天正是大年初九,乡民都认为这是天公救命,于是每年的大年初九凌晨便祭拜天公,以答谢救命之恩。祭祀品中一定少不了甘蔗,因为我们也不忘蔗林之藏身救命之恩。 祭拜天公的供品中除了甘蔗外,还有发糕、红龟糕、三牲、茶、酒、六斋、水果、面线、红鸡蛋、鲜花、天公金和两条大甘蔗。这甘蔗必须是上有叶子,下有根须,象征着有头有尾。祭拜仪式当中,吉时一到,爷爷会带领我们一起上香,叩礼,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平安,事业顺利,财源广进。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求新求快的都市人早已不追随传统习俗了。而我认为种种庆祝活动各具特色,自有风采,若能继续传承下去是最好的。可能是年龄的关系,我开始对自己的籍贯,传统风俗,美食和礼节等开始感到兴趣,如果有机会我会继续去探索、去了解我的籍贯,我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