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风情福州——繁华下朴实的爱意》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陈祎晴 年龄:15岁 所在国/地区:中国澳门 指导老师:郭琴英 风情福州——繁华下朴实的爱意 穿过诗意幻美的三坊七巷,踱步于植被茂密的森林公园,顺着江流来到龙江公园,万达广场和街心公园都令人心生艳羡,这样繁华光亮的福州,总能在处处温情里流露出朴实的爱意。 各种高速公路开通后,每当逢年过节,相隔甚远的亲戚也开始频频往来。 远处的夜光灯依次亮了起来,连同红艳的中国结。路上穿梭着各种车,车里的人们都迫切着盼望着到家。 远处的烟火绽放,家家户户都溢出了饭香,年味浓厚起来。 “新年好!”“新年好!”…… 祝福从年三十到元宵,整个天地间一片喜庆。 晚霞渐纁,玄红又退。一碗黑愁的八宝粥,从锅里盛出。 “这是什么啊?” “拗九粥。” “你去哪?” “外婆家。” 初春的晚间寒气未散,我随手抓一件外套匆匆跟上。 一路上,妈妈都在讲拗九粥的由来……目连的母亲极其凶悍,于是被抓了关起来,目连日日送去的粥都被狱卒偷吃了。一日,目连煮了一碗甜粥,狱卒便问:这是什么?送饭的人想都不想就回答:坳垢粥。狱卒不敢吃。那日,母亲终于吃上了饭,也因为刚好那年母亲二十九岁,那日是二月二十九。巧合的是,在福州话里,“九”与“垢”同音。所以这个节日就以“拗九粥”为名流传下来。 “大老远就听到你们说话了,就知道你们会来,进来吃点炸鱼。”外婆笑盈盈的看向我们脸上的皮堆起了皱纹,如同一件穿了很久、很旧的衬衫。夜色中,老花镜在路灯下泛着银光。 我提起外婆编了一半的竹筐,跟在她们身后,慢吞吞的走着,外婆的背影沧桑而又笃定。 一碗熬九粥,一碗温情,爱意在一次细心的饭菜中流露。 一次次的晨昏交替中,迎来了清明,送走了端午。精致的小皮包里掏出的是一块块香甜的光饼;DJ绕耳的餐厅里,端上一盘盘香咸飘香几里垂涎的粽子。团聚的温馨如舌尖的触感总是那么令人回味。 七月半的祭祖,乡里好不热闹,你家的馒头我家的鱼,大哥家的烧鸡二哥家的酒。 小孩都盼着晚上,这些东西会“呲溜”一声下锅。锅里溅起油滴,姑姑婶婶们轮流掌勺。几杯高粱酒后微醺,叔叔伯伯们,敞着大衣,露着肚子倒在沙上,肆意的谈论中元节。 欢声笑语飘荡,家家户户的灯都亮到了半夜。 圆月再度更替,有些人因疫情无法团聚……从福州到乡下的爷爷家,一路都是在检查健康码的村干部。 到家以后,惊奇的……我发现,因糖尿病从来不买月饼的爷爷餐桌上赫然是一桶油和一盒月饼,细问才得知,是村干部发的节日残疾人慰问。 福州让人感到越来越温暖,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里,都流露出了负责与关爱。家乡如同母亲的臂弯,总是激励和温暖着子女。也会有一天,我将以的实力为福州奉上一碗“拗九粥”;也会有一天,更多的华侨都来重视她、建设她。 喜欢福州的每一处繁华与温馨。繁华下是朴实的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