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福州鱼丸》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何美颖 年龄:18岁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林美仪 选送单位:砂拉越诗巫公教中学 福州鱼丸 “咦,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大颗?”6岁的我望着浮在汤里的“白色小胖子”,不由得喃喃道。它的体型明显比旁边的小鱼丸大了一倍,难道是鱼丸的爸爸妈妈?我迟疑地用汤匙把鱼丸爸爸舀了起来,张开嘴轻轻咬了一口...... “啊!呜呜......”舌头一阵刺痛,我连忙把嘴里的鱼丸吐了出来。入口瞬间,余温未退的馅汁烫到了我的舌头。妈妈闻声赶来,疑惑地看着吃饭吃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我。 “妈!这鱼丸里面怎么会有水?”我大声地向妈妈哭诉这暗藏心机的鱼丸。 “噢,这是福州鱼丸,是一种包馅的鱼丸。” “福州?福州是什么东西啊?”小时候的我,身边即世界,只认得自己的出生地,对于外边的世界可谓一问三不知了。 “福州是中国的......”母亲好像说了很长一段话,又好像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模糊不清的记忆中只留下了深刻而清晰的“福州鱼丸”。 多年以后,我却喜欢上了这曾经“伤害”过我的福州鱼丸。但很遗憾的是还未能吃到正宗新鲜的福州鱼丸,每次只能在超级市场的冷冻部从一个牌子挑到另一个牌子。于是,我眼睛骨碌碌地转,顿时心生一计。 “妈!你做福州鱼丸给我吃好不好?”我对着不知在何处的母亲喊道。 母亲倒也来了兴致,当下就开始在网上搜索合适的食谱。马鲛鱼、五花肉、鱼露......母亲把材料一一记录下来后就外出购买了。 第二天一早,妈妈就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地干起了大事。身为厨房老手的她,熟练地把马鲛鱼去鳞、去皮、开膛,动作行云流水,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紧接着,她把鱼肉剁碎,直至变成肉泥。 接下来就是决定福州鱼丸口感的关键步骤了,把全部肉泥放入一个大盆里,加入一些淀粉后就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搅打,直至变成胶状。这样做出来的鱼丸才会有嚼劲、有弹性。当然,淀粉也不能放太多,否则鱼味就会太少,口感也不佳。 由于手工搅打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和很长的时间,所以我和妈妈轮流负责。当我在搅打时,妈妈就去调制内陷。经过漫长的努力后,我们终于把外皮和内陷准备好了。妈妈盛起一勺肉蓉在手掌上摊开,中间放一块馅料,再用手慢慢将鱼肉泥团拢起,在拇指与食指中间轻轻挤出一个光滑完整的鱼丸。然后用小匙舀起,放入装水的盆里。 一开始,妈妈的手法还颇为生疏,做出来的鱼丸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我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颗又一颗光滑可爱的小鱼丸在妈妈地虎口处“诞生”,不由得也想亲手动手做一遍。 我依样画葫芦地把肉蓉和馅料放到掌心上后就开始捏鱼丸。本以为我能像妈妈一样马上熟能生巧,没想到我却做出了一堆形状七扭八歪的鱼丸。没事,大家各尽其能才能把工作效益最大化。于是,我转身去帮妈妈煮鱼丸了。 当然,你可千万别小看了煮鱼丸这个步骤,尽管只是用水把鱼丸煮熟,其中却蕴含了大大的奥妙。这种菜是用“氽”法烹制而成的,关键之处就是要掌握下丸子时的水温。当水温升至 60°C的时候,才应该将鱼丸放入。鱼丸下锅时可以让它沿锅边滚入,这样它就会更圆。水沸腾后就应该转成中小火,慢慢地把鱼丸氽熟。只有恰到好处的水温与氽制时间才不会使鱼丸质老不嫩、失去弹性。 虽然没有事先准备的高汤,但只要加一点胡椒粉、鱼露、盐、味精,简单美味的福州鱼丸汤就完成了。根据个人喜好还可以加几滴白醋,酸酸的鱼丸汤绝对能让你胃口大开。 “姐姐,你在煮什么呀?”闻“味”而来的小妹好奇地提问。 “这是福州鱼丸汤哦。”我盛了一碗放到桌上给她。 一颗颗雪白的福州鱼丸在波光粼粼的汤面映衬之下,显得更加可口诱人。小妹盯着它良久,不由得说了一句“好漂亮啊”。 点点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游客迷。 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 这是传闻中一位上京应考的举子所作的诗。他在一间独家经营鱼丸汤的“七星小食店”就餐时,店主热情招待,捧出了鱼丸汤。举子吃后觉得味道极美,便题赠一诗。店主将这诗挂在店堂上,从此生意兴隆,小店蒸蒸日上。因此,福州鱼丸又叫七星鱼丸,恰如满天星斗。 小妹迫不及待地拿起汤匙,舀起一颗鱼丸就要往嘴边送。这一幕仿佛似曾相识,我连忙制止了她,以免悲剧重演。片刻后,小妹再次对鱼丸发起攻势,将鱼丸送入嘴的那一刻,眼睛瞬间被点亮了起来,直呼:“好吃!好吃!” 我细细品茗嘴里的鱼丸,任由鲜美的肉汁充斥着口腔。我想,终有一天,我要亲自去探访中国的福州,品尝当地正宗的福州鱼丸,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或许,我还可以去瞧一瞧“独木成林”的榕树,逛一逛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三坊七巷,泡一泡历史悠久的温泉...... 去一座城,见一个“人”,追随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脚印,这都将是值得我们从零开始用心去认识,去了解的。福州,这是我单方面对你许下的诺言:待少年初长成,必将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