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作品展示 > 征文作品 > 正文
马来西亚林艺贤参赛作品《记忆中的福州》
2021-11-04 17:51:12  林艺贤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文青

作品名称:《记忆中的福州》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林艺贤

年龄:16岁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黄香兰

选送单位:砂拉越诗巫公教中学

记忆中的福州

她,有着全世界最完整的古街;她,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她,三次被评为“全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她,见证了波诡云谲的历史洪流,经历了无数的高光时刻,低调但不失高贵,朴素但不失风采,先进但不失传统,这是我的故乡,我挚爱的福州。

身在马来西亚的我,常常在静谧的夜晚,漫无目的地坐在草地上,抬头仰望繁星点点的夜空,回忆着同一片星空下的福州,还有福州的人、事、物。那是我最不愿遗忘,也最为不能遗忘的地方。2018年,我与家人共同跨过宽广的南中国海,开启在福州的寻根之旅。在入住房间时, 401房窗户外的那片绿意,让我的内心不禁涌出一丝丝沁人心脾的宁静。

清晨,我总是将头探出窗外,细细观赏窗外的那棵榕树,细碎阳光偶尔从浓密叶间爽快地洒在我的脸上。徐徐微风,清新却不失香气,既有榕树迷人的花香,也有从三坊七巷飘来的茉莉花茶香。“锵锵…锵锵…” 敲锅声敲响了福州人的早晨,鱼丸香唤醒了沉睡的味蕾。咦,福州的美食可不单有那浓郁多汁的福州鱼丸,还有入口即化的芋泥、颇有嚼劲的肉燕、口感新奇的鼎边糊、带甜又带咸的光饼……个个看似低调内敛,但都令人唇齿留香,欲罢不能。一粒鱼丸,征服了多少人的味蕾? 一碗肉燕,陪伴着多少年的岁月?一片光饼,承载着多少代的历史?我热爱从高处俯瞰整座城市,热爱欣赏朦胧的山峦,热爱观赏缕缕阳光流在片片薄雾上。众所周知,“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中”是福州城市独具的风景。

自唐代以来,乌山便是福州的游览胜地。宋代熙宁年间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游览乌山时,将乌山改名为道山,且邀请好友曾巩同游,因此才有了《道山亭记》的面世。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蔡襄曾写下一首《登凌霄台诗》:“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子夜先看日,阴崖得后春,三山空锁碎,万落自埃尘……”

在飞往福州的路上,我便下定决心,要去会一会这守候福州千百年的英雄豪杰。然而此次行程急促,且天气不晴朗,我只能远远地观望而无法近距离地感受,实为这趟旅程的一大遗憾。但这也使我对福州更加憧憬和向往,我希望再次踏上福州的土地,亲自走过一处又一处的繁华。来到福州,最不能错过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古街——三坊七巷。这是中国的一块“活化石”,一片三坊七巷,可谓编织了“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小巷悠长,雨点落在古老的石板上,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想象着古时人人撑着油纸伞,在巷子里谈话、寒暄,小孩们在巷旁你追我逐的欣喜……白墙黑瓦青苔红灯笼,都在描绘着、记录着满是辉煌又有着一丝沧桑的段段历史。这一片不大的坊巷,却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才人豪杰,如清代在虎门销烟而名垂青史的林则徐,船政缔造者沈葆桢,福州三大才女冰心、庐隐及林徽因,还有爱国烈士林觉民等伟大人物,皆出身自三坊七巷。周衍曾道:“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福州真是中国的一片宝藏之地啊!

我爱福州,爱得对福州的一草一木都浸着情,爱得对福州的一山一水都入了迷。那杯花茶、那碗美食、那座乌山、那条三坊七巷…永远烙印在我心底。福州之所以被誉为“榕城”,不仅是因为栽种了数量惊人的榕树,也是因为福州像榕树般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而福州人的传承也像那榕树的深根般屹立不倒。身为“榕”的传人,就必身负着“让世界了解福州,让福州走向世界”的责任。然而这将是福州人独有的一份骄傲,愿我所爱的故乡——福州的熊熊火焰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