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印象·福州》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陈戴维 年龄: 14岁 所在国/地区:阿根廷 指导老师:刘东颖 选送单位:福清市元洪高级中学 印象·福州 在我印象中的福州,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都市,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说到福州,就想起了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三大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七大巷。“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在历代,有许多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都出自三坊七巷:“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坚决主张“诛崇厚,毁俄约”陈宝琛。 在三坊七巷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属衣锦坊了。 衣锦坊的格调主以红砖黑瓦,白墙纵列;一进到坊内,就会发现墙边的几棵绿树,树上长满了花,朵朵含苞待放的样子,花蕊好似还未绽放,但是还曾流露着春天的气息;鲜花在旁边伴随着绿树,几株小草才刚长出头来,那小草的颜色饱满,一片一片连起来,犹如巧手编制成的绿毯,整个坊内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树依着墙,墙连着房,一排接着一排,一列接着一列,几声清脆的鸟叫声,让衣锦坊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衣锦坊内,水榭戏台可是个好地方。 走进水榭戏台的大门,来到主座大院。这里的建筑风格与外面不同,外面以红砖白瓦为主,到大院内就换成了红木,这里的建筑风格采用的是“明三暗两”的格局,进入大院可以明显的看见三间主房,如果仔细看,会发现两侧还藏着两间暗房,总共五间房,往里走,就是花厅园林。引入眼帘的是一座亭台,墙上爬满了绿藤,水池中的鱼儿正在嬉戏打闹,若置身于戏台中央,能饱览亭中丽景。这座戏台时常用以唱戏,演戏。水榭戏台是建立在水池上,它最大的特色是利用水池来传播声音。水榭戏台的曲目还曾以三坊七巷的历史人物来进行编曲,例如冰心,林觉民等。曾听奶奶说,水榭戏台还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每逢初三,主人都会宴请众多亲朋好友到亭台中品茶聊天。 除了三坊七巷,闽越水镇(也称作八闽古城)也不逊色于三坊七巷。 在闽越水镇里,最为突显的就是水景,在城门外,远远的就可以看见大鼓和城内的景象。进入闽越水镇内,走在主街上,头上挂着许多橙红色的灯笼,广场上人来人往,到处可见古韵美景。白天可以在城中游玩,我对福桥的记忆历历在目。桥是木质的,桥的两侧栅栏挂满了福绳,表示着万福当头的寓意。环往四周,那用檀木所雕成的木柱上细刻着不同的花纹,有人在拍照、嬉戏,处处流转着水镇婉转温馨的感觉。河面上水平如镜,水面倒映着城中的建筑,白天的水景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现的是城中的景象。到了晚上,更多的是人们在城中游玩,水面波光粼粼,红绿的水面中,更多的展现的是烟火气息。 离开福桥,继续缓步在水镇中。来到水镇的小吃街上,这里有许多的古时候流行的小吃,我买了串糖葫芦,在这里,有人在街上分享海洋文化、渔农文化,细讲到闽侯竹编、青红酒、线面、软木画等。 其中,竹编和软木画的讲解我尤为清晰。介绍员说:“竹编以麻竹、毛竹、慈竹等各类竹为原料,配上其他些的不同饰品,制成不同种类的工艺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竹编生活器具。随着历史的发展,竹编工艺日趋精湛,而且表现题材越来越广泛,常应用于农产、生活日用、家居装饰、艺术鉴赏等。”还有软木画,这个是一种“雕刻”“绘画”结合的一种手工艺品,雕刻对象有亭台楼阁、园林景色这一类。运用的手法有浮雕、圆雕等技法。讲解员还请了一位老爷爷,当场雕刻给我们看,那位老爷爷先是拿出一块软木,用小刀刻着树的轮廊,用几把通草捏造成动物的样子,最后将这两物黏在纸上,做成一幅立体的意景。 福州是我的家乡,我的四季在这里回旋,生命的每一刻都在这座城市中烙下印记,有福之州,我爱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