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作品展示 > 征文作品 > 正文
菲律宾庄佳怡参赛作品《福州遐想》
2021-10-22 15:20:39  庄佳怡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文青

作品名称:《福州遐想》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庄佳怡

年龄:15岁 

所在国/地区:菲律宾

指导老师:施白莹

送选单位:旅菲校友联合会

福州遐想

我在菲律宾出生成长,在学校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菲语,然而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又怎能舍得了普通话和闽南话,因为我的祖国是中国,我的家乡是福建晋江。

小时候在我的小脑袋瓜里,完全没有省市的概念,听的最多的福建、泉州、晋江、青阳、三光天等,于我而言只是个地名而已,什么关系?怎样划分?谁大谁小?不懂也不问。随着对中文的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福州这个名字闯入了我的脑海。

福州,多么富有内涵的名字,怎一个“福”字了得?福气满堂、福如东海、福星高照、洪福齐天……多么美好的祝福,多么丰富的寓意!于是这个作为福建省省会的有福之州,便深深地吸引了我。

作为福建人,如果不知道福州,哦,我的天!那是多么丢人的一件事啊,是会被福建老乡唾弃的。你可不想“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怀与激动,变成“老乡见老乡,大眼瞪小眼”的尴尬与无语吧?

福州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港口商贸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福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备,旅游资源丰富,且颇具特色。福州还是中国主要的侨乡之一,有五百多年的华侨旅外历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祖辈南下菲律宾吧。

福州又称“榕城”,城内外榕荫郁郁,古树名木良多,饮誉华夏。福州是“福地宝城”,是鱼米之乡,四季瓜果飘香、蔬菜常青。福州还有广阔的森林覆盖面积,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树荫下纳凉、谈笑、娱 乐,餐桌上精美的食物令人垂涎欲滴,温泉里或安静或嬉戏,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生活画卷!

福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文化又是怎样的,主要从她的精神面貌中体现出来。自古至今,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人的影响,一个文人对一个城市甚至对一个时代的影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辛弃疾,南宋最杰出词人,他多才多艺,为文豪放处令人拍案而起,婉约处令人心起无限柔情。他曾任福建路提刑官、福建路安抚使、福州知州等,在三山留下不少佳话。辛弃疾留下的词,丰富了福州水的韵味,山的灵性,甚至成为福州向外推广的绝佳代言词。赞美福州西湖的“烟雨偏宜情更好,约略西施未嫁”,把福州西湖比喻成未嫁的西施,秀丽玲珑,清纯可爱。辛弃疾湖边赏花,北方的梅花盛开时没有叶子,而他发现西湖的梅花却花叶相映成趣,于是有了“恨无飞雪青松畔,却放疏花翠叶中”,然而“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千骑而今遮白发, 忘却沧浪亭榭。但记得,灞陵呵夜”,旖旎风光,闲情逸致的背后,是词人心系天下、沙场的悲壮与无奈,但幸好还能得到美丽温柔西湖的慰藉。 还有那首登于山而作的《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几多愁,惟有黄花如旧。万象亭中殢酒,九江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词与境的映照,人与景的融合,互相成就、互相影响。词人的性格渗透于作品,优美的环境呈现于作品,于是文化便得以延续。

风儿入我心,可否借我一双翅膀?飞跃万顷碧海,抵达那一方沃土,拥抱她、欣赏她、汲取她的知识、传承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