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华章辞藻,而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那么日常的福州,蕴含着怎样动人的魅力呢? 让我们欣赏来自福州华侨中学张安琪同学的征文作品。 作品名称:《暖在心中的鱼丸》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张安琪 年龄:16岁 所在国/地区:中国香港 指导老师:陈锋、王维钬 选送单位:福州华侨中学 “印象,交错于时间与空间的光影斑驳处,福州是我印象开始的地方,是一辈子魂牵梦萦的地方。"——题记 福州冬日的早晨,是让人难以习惯的寒冷。六点的天空,也不过是才冒出泛亮的意思。带上书包,去街边吃早餐。上学的路,印象是最深的。道路一侧有草丛,另一侧有一排榕树遮掩着,沿着走时,冷风会如出溜的鲫鱼,唰地往袜子针线的细缝中蹿去,撞在脚踝上。再往前走,熟悉的气味串成一条线,是浓浓的,是温暖的,是来自印象中福州的味道。 一个中年叔叔左右忙乎,锅中的水早已溢出,他两步并作一步跨过去,揭开盖子,用漏勺倒腾了几下,舀出几个圆圆的小球,这是福州经常烹制的传统食品——鱼丸。 我再小一点的时候,小区附近总会传来“锵锵锵”的清脆响声,戴着灰色针织帽的爷爷悠悠然牵着带有两个大铁箱的自行车,中间摆着一个木盒,里边放着调味品:用矿泉水瓶装着的醋和香油,瓶盖上扎了个小洞,用罐头装着的盐巴和味精,旁边还靠着小勺儿。爷爷单手托住瓷碗,发出声响,另一边手先往放好调味品的一次性碗中盛上汤,再把已经煮熟的鱼丸从屉中舀出,烫几下倒入,一碗鱼丸就做好了。可惜很久没听到这印象中的敲碗声了。 现在若早餐点了鱼丸,我便会在锅旁,看着鱼丸在锅里一圈又一圈咕嘟,热气飘来,在脸上拢着。想快些吃上的心思一分比一分急切,时不时看向为一桌桌忙碌的老板。 印象中福州做早餐的老板好似都一个模样,皮肤黝黑,却十分精神,向后梳的头发,两旁的发际线已经后移,褶皱老旧的围裙上面印着支所破碎的花生油品牌的名称,只单挂着,说话时汗液从两鬓浸出,滑过下巴,渗入了脖子上的汗巾中,手臂上还套着袖套。老板将鱼丸盛过来,轻轻地放下后,他都会用福州话讲一句:“依妹,快吃。醋在旁边,自己去拿。” 香菜与葱花舒适地躺在覆盖着香油的汤面上。我舀出一个热气腾腾的鱼丸,一口咬开,新鲜的油汁在口腔中炸开,全吸入嘴里,余味蔓延,幸福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这是我印象中的福州鱼丸,偶而还会搭上老板的那句:“依妹,豆浆带一杯去学校喝。” 这是我印象中的福建省省会,这是我印象中的“榕城”,这是我印象中的福州,不是三坊七巷,不是鼓山,不是乌塔,是一碗小小的,用一次性碗装着的鱼丸,却承载了我对福州深沉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