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我自豪的祖籍———福州》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林玎芸 年龄:12岁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徐秀玲 送选单位:敦化小学 我自豪的祖籍———福州 掐指一算,我们一家寄居他乡两年有余了。趁着这次学校假期,我终于可以再次投入家乡温暖的怀抱了。思及此,我的兴奋与激动之情已然无法掩饰了。在我离乡背井的期间,家乡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根深蒂固的福州文化依然留有一席之地,被人们所传承。为了进一步促进福州文化的传承及发展,今天就让我通过一篇文章来向各位介绍远近闻名且极具特色的福州文化吧。 东晋前福州名为治城,由于张太守和张伯玉的号召,当地居民开始大量种植榕树,从那以后,福州便有了榕城的雅称。现如今“榕城”文化影响力已涉及多个城市、州属,甚至是管辖区。其中便包括了我土生土长的家乡——位于马来西亚东边一座吸睛的岛屿,拥有犀鸟之乡美称的砂拉越。在这座绚丽多彩的岛屿内还有一个温馨的小城镇,它坐落在砂拉越州的中部内陆,那便是抚育我十年有余的摇篮——诗巫。 福州最为深奥的莫过于传统的特色方言——福州话。福州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话不仅是闽江下游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还是整个闽东地区代表性方言。想要拥有一口流利且地道的福州话可没那么容易,不下点儿功夫,可不行。拥有中国福州籍贯的长者基本上都掌握了福州话这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他们大多会将引以为傲的福州话传给子孙。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积极地将福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如今,福州方言早已是窗户外吹喇叭——名声在外了。从语言结构来说,由于语音系统自身条件及词汇语法的制约,福州话的语音包含一系列的的语流音变,包括变声、变韵、变调、轻声等。举个例子,“太阳”福州话读“日头”;“明天”读作“明旦”,更何况这些还是用汉语硬生生翻译过来的,更别说正宗的福州话还特别讲究声韵母、音变规律,甚至是字音的变读等方面了。 福州民间习俗可分为节俗、婚丧寿事俗、乡俗、食俗、穿戴俗五大类别,主要有闹花灯、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赛龙舟、登高等民俗活动。福州的生活习俗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习俗的传统。在福州传统习俗中,迎春、迎年等生动体现了古越遗风的痕迹;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以及婚丧寿庆传统风俗中的合婚、定聘等和信仰民风中的关公诞、迎城隍、魁星诞、土地诞、鲁班诞等则明显来自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既然提到了福州传统的习俗,那就不得不提赫赫有名的乡俗了。乡俗其实就是福州传统的风俗习惯,蕴藏着深不可测的奥秘亦或者是牵动人心的奥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在正月初一这天不可出门、不可动刀且不可扫地的传统观念了。要知道,依据福州的传统正月初一是新年头的第一天,为了开年不触霉头,多博彩头,这天的习俗和禁忌也最为严肃。当中不可出门这一禁忌是因为人们认为在正月初一这天出门会走财漏福。只有长辈安坐在家,才可使家宅来年福财两旺,而晚辈一般来说则需要在当天为长辈端茶倒水,以示尊重。然而禁讳动刀则是为了在新的一年、新的一天,给自己放个特假,少干点活,以便能有更充足的时间来活跃并营造节日的欢乐气氛。正月初一最有名的禁忌便是扫地了,因为人们认为这会将一整年的财运扫走且会把令人敬而远之的“扫帚星”引来,让霉运有机可乘进入家中,肆意妄为,甚至赶走福气,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在正月初一的前一天进行大扫除。 除此之外,福州也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传统节日,那便是“拗九节”。拗九节当天清晨,每家每户都要用糯米和红糖,再配上米熬成美味且寓意着美好祝愿的“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乡亲。而且,已出嫁的女儿也需在当天回一趟娘家并备上一碗“拗九粥”以孝敬父母。 只要一提起福州的传统习俗,大多数人的脑子里会立刻浮现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结婚习俗。福州传统的结婚习俗,可谓是远近闻名,是福州众多传统习俗中最繁琐且奢侈的。在福州的传统中,一对珠联璧合,金童玉女的新人婚姻,是绝对少不了一个得力的媒人的。身担重任的媒人必须仔细且慎重地为婚礼的一对佳人选定一个良辰吉日。除此之外,在福州的传统习俗中,过礼是不可或缺的仪式。过礼订婚也是确定彼此心意最重要的一步,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一般嫁娶的主动者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过礼毕竟是大事,它还可以让长辈再次地“审视”未过门的女婿或儿媳妇,只有得到了家中长者的允准,婚礼才能如期举行,且得到长辈真心祝福的新人都可以佳偶天长,永浴爱河。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要知道,婚礼前的仪式在福州传统中必不可少但也十分琐碎,其中便包括了被大众所熟知的过礼、表示真心的聘礼和回礼以及婚礼前至关重要得最后一步——女方置办嫁妆,但切记千万不可是新娘本人准备,最好是含辛茹苦把新娘养大成人的父母所置办,寓意着美好的祝福,也代表着送女儿出嫁五味杂陈的内心。 紧接着便是福州七大习俗之一的丧事及寿事。福州传统极具重视的丧事习俗,虽然其中的细枝末节不计其数,但总结来说主要的有八大步,一,入厅老人弥留之际,亲人须在床前送终,且将其床上蚊帐拆卸掉。据说是为了让死后的灵魂好出窍。二,逝者断气后,也必须为死者更衣。三,在老人逝世后,报丧丧家在大门口贴白、放炮,告诉人们这个住宅有人与世长辞了。四,准备好装满土沙的大脚桶,将素烛点燃后插在桶内,将其放置逝者床前地上,仿佛为死者奔赴黄泉路上照明。五,逝者脸上需盖上白纸,以示阴阳有别。六,戴孝守灵者需披上麻布并在逝者顺利入馆后守孝三年。最重要的是在悼念亲人的三年期间,禁止过春节。七,逝者的家人需派人用白帖或口头将死讯告知亲戚好友。八,亲友则需送钱、烛炮、布幛等到丧家吊唁。 家中长者的寿事也是福州人十分注重的传统习俗。寿事与丧事相比,寿事无疑要比丧事来的简便,规矩以及祝寿的禁忌也屈指可数。简单来说,男登五十岁,女登四十五岁即谓上寿,方可举行寿庆,邀请左邻右舍,亲朋戚友出席。福州还有俗例,男庆九、女庆十, 如男人五十大寿,须提到四十九岁那年举办寿事,不然不吉利,而且传闻“九”与“久”谐音,象征着长寿。有钱人举办寿庆,在正寿前一日,必须先做“禳寿”,即在寿诞前一天把晚辈送来的寿烛、寿面、寿桃、寿包等摆列在寿堂的横桌上,供奉祖先。三碗寿面分别插三朵纸花,把小辈们送来的寿烛在祖先灵前全部点燃,之后族内小辈对过寿者叩拜,然后落座喝酒赏乐。小辈如果有钱,可请儒道设堂念经,替过寿者向北斗星求福寿,俗称“拜斗”。寿诞丧葬在拥有着悠久历史的福州习俗中,是一门深奥且需要传承的学问。 最令人不解的穿戴也十分讲究,一段福州的服装习俗便让其知名度飞速增长:“衣服晾干,要收起折叠好,才能穿上;如果晾而未干,就不可穿上。衣服穿单,若要重衣,必须浅色穿内,暗色或花色穿外。衣服穿着,要短袖在内,长袖在外。” 类似禁忌,福州民间各有解释,但最合理的还是:衣服洗后晾干,定要折叠之后,才好穿上,以示家有厚力,不是“现晾现穿”;未晾干的,有湿气,穿上不利健康。两衣相重,定要浅色在内,以避免讹为孝服。短袖穿内,长袖穿外,符合“规矩”,不然被视为“长袖重短袖”乱穿衣。”而且,福州人十分忌讳衣服有破损,衣服有破损时必须脱下进行修补。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怕针不小心刺伤人体,一发不可收拾;二则是为了避免旁人无意撞见而因此产生误会和歧视。要知道,福州人一般穿衣都得体端庄,并且同一件衣物不可在同一天反复穿,以便能给外人留下良好且深刻的印象。最后便是“无季节乱穿衣”这一民间禁忌了。正所谓: “春衣夏服,秋装冬饰”,各季的衣服都有区别,俗称“换季”。 紧接着便是深入人心的福州传统美食,它无时无刻都在牵动着食客挑剔且敏觉的味蕾,令人回味无穷,深深陶醉。福州菜是闽菜的主要代表,有着独特的风味,在国际菜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福州菜肴常用的调味食材,均以地方材料为主,操作则注重在刀工、火候,色、香、味、形俱佳,烹调上擅长炒、熘、煨、炖、蒸、爆诸法,福州美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其主要的特色煮法共有三种。一是善用糖,要知道,福州人煮菜,喜用糖调味,偏于甜、酸,而且淡用糖可以去腥;用醋是酸,可以起到能爽口的作用,用在开胃菜上在合适不过了,十分适合福州炎热气候口味;而淡则是为了保存原味和鲜味,让食客体验到食材本身的味道和鲜味,最大功效地保留营养。其二便是烹饪料理的关键——糟。红糟是福建特产,而在福州菜肴的烹饪上糟就有不下十种的用法。其中便包括了炮糟、淡糟、醉糟等十余种用糟法。此外,在调味品中也常有虾油的身影出现。这其三便是鼎鼎有名的多汤菜,毕竟福州菜善于以汤保味,有“百汤百味”之说,而且汤可是闽菜的精髓,福州菜的灵魂。单是福州菜的花色品种便有种二千中以上,其“佛跳墙”、“淡糟炒竹蛏”以及“八宝红鲟饭”等都是名扬海外的名菜。犹记得,芋泥、锅边、荔枝肉等福州特色小吃都是我的童年回忆,令我十分憧憬,十分怀念。 说完了“食”,我们便来聊聊“饮”。著名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和花茶六大类中,最古老的茶叶品种便是被誉为“国饮”的绿茶。除此之外,绿茶也是我国最主要、也是最古老的茶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福州只有的“三坊七巷”,但因此却错过了榕城最有味道的地方。要知道,建筑是历史的烙印,若说福州鼓楼区的三坊七巷被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福州仓山区的西洋建筑可以说是福州近代史的一个缩影,是一本活着的教科书。领事馆、洋行、公馆,教堂、医院、学校、私人住宅别墅、跑马场等,数量多达近千幢。它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建筑形态,更反映出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状态。 接着便是福州火车东站,它也有一个美称——被遗忘的时光。俗话说得好,有新的火车站破土而出,就有旧的火车站掩埋入土。在中国那么多个城市中,无数废弃的铁轨安静地躺在喧嚣闹市的一隅,独自享受岁月与尘埃的抚摸,福州火车东站也是如此。火车东站就像一个老前辈,继续引领着北站、南站这些后辈为福州的铁路事业而奋斗。不仅如此,东站门口还有一条四十六路微型公交车,可以通向最深处的机务段,大约半小时一班。 最后便是被誉为“小路里的桃花源”的电影机械厂。古老的它承载了电影史的发展,无数人的回忆。那是在柳河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小路,街道狭窄,道路两旁多是当地居民开的饮食或五金小店。但别致八十一号却是一个另类的所在,曾经的省电影机械厂的仓库被改装成为一个个有趣的文艺小店,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味道。 从三十年年前的“纸裱”福州,到三十年年后的有福之州。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福州变成人杰地灵的有福圣地。当我看到福州那犹如沧海桑田的变化,不禁为自己身为福州人而感到幸福、自豪!福州好比世界上最美丽的一幅画卷,正慢慢展开,向人们尽情地展示着它的美丽,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娇小但曼妙的它正缓缓绽放。雄伟的榕树是当之无愧的榕城市树;而优雅端庄且满是淡雅清香的茉莉花则是福州的市花。美丽的福州有着无穷的魅力,是我最完美的家。我爱你,我的家——古色古香的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