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福州的“肥囝仔”》 作品类别:征文 姓名:彭议娴 年龄:15岁 国别(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刘建缗 选送单位:宽柔中学古来分校 福州的“肥囝仔” 还记得那个炎热的晌午,母亲在厨房里鼓弄着,为家里准备小吃,我盯着她手上的肉泥, 不禁好奇那究竟是何物。只见母亲的手掌上捏着些许的肉茸,中间放入馅料后再用手慢慢将鱼肉泥团拢起,拇指与食指上下滚动使肉泥从中挤出,形成一颗光滑圆润的小圆球,过后便将它 投入一盆清水当中,小圆球便会浮在水面上了。母亲告诉我说这些小圆球的名字叫做“福州鱼丸”,是她从小就爱吃的福州传统美食,也是她的童年回忆。随后她端起盘子,缓缓将圆滚滚的鱼丸放入汤中。 锅中的热水带领着鱼丸上下翻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半晌,母亲问道:“妹,要不要我跟你说一说,我是怎么结识这道美食的?” 我说: “好呀!” 于是,福州鱼丸的故事伴随着母亲的声音与锅里蒸腾的热气一同娓娓道来。 “妈,你看我今天在国语演讲比赛拿到了冠军呢!”“哇,我们的小不点这么棒,获得第一名啊!”外婆边做饭边回答道。“我今天会做福州鱼丸给你吃哦!” 年幼的妈妈听见后蹦蹦跳 跳地来到外婆的身旁说道:“我最爱吃福州鱼丸了,妈你到底是怎么做的,教教我吧!” 语毕,她便注意到外婆熟练地将马鲛鱼从尾至头刮出鱼肉,剔除鱼刺后,再将鱼肉剁得细绵。外婆说选用的鱼类尽量要肉多刺少,这样处理鱼时便会轻松许多。过后,就要开始“打鱼丸”,将剁碎的鱼肉与地瓜粉、鱼露等调味料混合搅拌,拌鱼肉时的方向必须一致,这样做出的鱼丸的口感才会弹性有韧,入口即化。其次,将肥瘦参半的猪肉馅料调味,撒上葱花,外婆偏好在其中加入许多的花雕酒,吃起来便会有香醇的酒香味。再取一小块的肉馅放入粘稠的鱼茸上,用拇指和食指将肉茸从两指缝隙中挤出,将它投进清水当中,圆胖的肉茸便会漂浮 在水面。母亲说小时候的她总觉得这些鱼丸,好似一个身穿白色外套的胖小孩(福州话读作“肥囝仔”)在水中游泳荡漾。 锅盖在沸腾的空中舞动,发出微微的鼓浪声,母亲赶紧将已煮开的鱼丸捞上放入碗中,便唤上孩子们一起开餐。当我一口咬下去时,鲜甜的肉汁便在我的味蕾上绽放开来,让人感觉 幸福美满!肉馅与鲜嫩的鱼肉丸的搭配犹如天作之合,鱼丸饱满的嚼劲在我的舌尖上回荡,果然如妈妈说的让人齿颊留香。 在我心目中,福州鱼丸寓意着团圆、美满,是家乡之宝。它将家乡人的情感环环相扣,使人们因美食而产生共鸣,让福州牵动着乡情。我想,也许这份情感是只有福州人才能尝出的 滋味。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流传着原始的人情味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美食的热忱与执着。 看着母亲叙述制作鱼丸的往事时,眼神中满溢的情感,我明白了福州这位“肥囝仔”,不仅仅带来了身为一个福州人才会感受到的温暖情怀,也伴随着母亲对于回到许久不见的外婆身边的渴望。 现如今,市面上已有多不胜数的食品制造商利用机器制作福州鱼丸,无可否认的,他们让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到这道福州美食。但仍却抵挡不了我对于手打鱼丸的偏爱,因为只有用心打造出来的东西,夹杂着人们手心中的余温及心意,那才是独一无二的。这便是我对于福州这座城市的印象,它如同外婆手上一粒粒爱心鱼丸,充满着故事与人情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