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福州之三坊七巷文化的根源——人文的命脉》 作品类别:征文 姓名:江世宏 年龄:18岁 国别(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苏光顺 选送单位:柔佛宽柔中学古来分校 福州之三坊七巷文化的根源——人文的命脉 福州,为有福之州,顾名思义,大自然赋予了它绝佳的地理环境,使其山明水秀。这也使得在福州长大的人们,各个郎才女貌,行行出状元。福州不只是在“旅游胜地”里占了一席之地,许多在外发展的福州人也在各地落地生根,在异国他乡活出了福州人特有的潇洒。 虎门销烟英雄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著名烈士林觉民和近代著名作家冰心,这些中国人文历史的大人物们都是出自有福之州的市中心——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圣地。自古时期起,许多朝廷士官,豪门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之地,历史上在这三坊七巷居住过的名人,多达400人以上。 三坊七巷之建筑特色,也是让人不可忽视的。唐代的人们沿着城市的轴线,即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着西边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型结构的街区,从这个建筑特色就能看出古人别具一格的智慧。人们互相给予意见和鼓励,集结各方人的智慧建出了这个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物,使得三坊七巷名副其实成为人文界的一大瑰宝。 中国一大传奇人物,林则徐,也是出自这个神圣之地。这位福州人,当之无愧为中华民族英雄。虎门销烟让中国人民燃起反抗欧洲列强的斗志。林则徐能拥有对国家的如此衷心,以及洞察局势和判断善恶的能力,定是来不开三坊七巷的先人的教导。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想必也是接受了三坊七巷的文人熏陶,使他勇于创新,虚心向列强学习,致力推动洋务运动,为中国引进西方科技,沿着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前进。 “少年不望万户侯”的少年林觉民,这个血气方刚,正气凛然的小伙子,也是出自三坊七巷。林觉民也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但三坊七巷不只教会了他纸上谈兵,更教会了他做出实际行动来挽救国家。他不畏局势险恶,到处宣告革命的真理,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但从林觉民的《与妻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林觉民极其细腻的心理,更看得出他胜于一切的对国家的大爱,只有三坊七巷,才能孕育出这样一个为国家牺牲,却又情感如此丰富的男子。 “世纪老人”冰心的散文中有提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从她的叙述,三坊七巷是何等的富有诗意及富有人文气息啊。 三坊七巷,为福州之代表,为中国人文历史当之无愧的瑰宝。环境,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性情,开拓一个人的视野,更延展了一个人的格局。福州的三坊七巷就像是人文界和政治界的黄金乡,我感谢这样的一个地方,孕育这样杰出的人们,我更希望这样的地方能被完好的保留、继承,持续燃烧着人文的圣火,长江后浪推前浪,孕育出未来的人文之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