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祭祖》 作品类别:征文 姓名:黄宇恩 年龄:17岁 国别(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陈润松 选送单位:柔佛宽柔中学古来分校 祭祖 “阿白、些慢、妈摸”,这一字字的方言,自小就在我耳边回荡,它们就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福州话。外公外婆都是福州人,因此他们之间的沟通都是以福州话为主。可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的日常校园生活中福州话的使用,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至今我的福州话仍旧是听得懂,却说不出口。 要说起我与福州有过最近的距离,就是曾到福州祭拜祖先吧!从8岁开始,妈妈便带着我参与家族两年一度的祭祖旅游。从机场与同行的亲戚们碰面开始,我便明白了这就是一趟跨龄旅行团。一个个我没什么见过的远房亲戚们围在一起叙旧,甚至有些驼着背的也照样出席。我们家的祭祖,其实就是一趟旅行,只是把其中一整天的时间用来祭祖及探亲。我们这一次祭拜的是外高祖父母,就是我外公的爷爷奶奶。 祭祖当天早晨,天刚破晓我们便集合准备出发。一张不熟悉的中国年轻面孔带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酒店大厅迎接我们,老前辈们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畅聊了起来。经外公的解释,原又是一个久远的故事......曾祖父年轻时为了谋生下南洋,将守在家中的父母托付给邻居照顾。外高祖父母去世后这位年轻人的曾祖父便帮忙打理身后事,定期打扫墓地。正是这一份传承,延续到了眼前这一位年轻人的手中。如今他仍旧负责定期帮忙打扫墓地。年轻人名叫成栋,我们现在在马来西亚依旧有跟他联系,分享两地的发展情况。 我们手捧鲜花,乘着大巴前往一座小村庄。一路上,看见许多老人坐在屋外沏茶、下棋,好不快活!难得见到观光客出现在这小村庄,他们一个个放下手头上的活儿,询问我们的来头及去向。不得不说,福州人的嗓门真的和喇叭有得一拼,好似在山头也能听见。墓地位于半山腰,因此我们必须徒步走一段山路上去。那是12月份的福州,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路途,寒冷干燥的天气,还有厚重的羽绒服。那村庄非常淳朴,房子大多是“石头屋”,错落有致,给村落增添了浓浓古意。这村子很有“味道”,一路走还要当心脚下的“地雷”———鸡粪。我们走的不是什么公路,只是当地人为了打扫墓地,自己凿出来的“泥楼梯”。“泥楼梯”高度参差不一,且因为前一天的雨水导致它非常滑,一不小心还会把它弄散了。对我,诚然是一项挑战,可老人家们却一步一脚印地爬上来了,我自然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从墓地望下山,真心觉得这里是一块宝地啊!放眼望去,风景优美,周围环境也十分清幽。老爷爷们的房子在这个视角看,就像乐高小房子,十分迷你。村民们忙活的模样都尽收眼底——妇女边下厨边抱着婴儿、老头儿手中拿着报纸,坐在家门前吹着凉风;小孩儿在家门前嬉戏追逐……身处城市的我们有多少机会能看见这般惬意的画面?一面吹着冬季的风,一面看着老人们为祭祖做准备,心头暖暖的。 祭祖第一步,放鞭炮。“3,2,1!霹雳啪啦霹雳里啪啦......”,吓坏的小孩们都捂紧了耳朵。如雷的鞭炮声仿佛是在唤醒沉睡的先人,告知他们我们的到来,残余一地的红色爆竹,也为这里带来了久违的生气。第二步,上香。香火点着,我们依照辈份上前上香,闭上眼,心里默念着各自的感激及期许,再将香插上香炉。香炉上的香火源源不断,好像在预示着黄家的代代相传。看着不同辈份的亲戚们能齐心祭祖,真是难能可贵。最后,由辈份最大的二伯公上前献花,献上我们全部人的心意。当然也不免俗地拍了张大合照留作纪念。如今翻开相册回忆时,不禁感叹道:“物是人非啊!” 祭祖结束后,我们前去参观外高祖父母的故居。这一条巷子都是些老房子,大门的木头经日晒雨淋已经褪成了淡褐色,曾经用以彰显家庭门第层次的匾额也大多摇摇欲坠。一跨过门槛,历史课本里的场景随之映入眼帘。踏入家门首先看到一座供奉祖先的神台,两旁摆着木质的椅子。再往里走,是一个很大的天井,为整间屋子提供了充足的光源,一间间的卧房被透下来的阳光沐浴着。即使里头的家具都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灰,但从木门上的雕刻,干涸的池塘,宽敞的后院,可见得高祖父母是大户人家啊! 除此之外,成栋也带我们去参观外高祖父生前出钱搭建的学校。我们一行人像嘉宾一样,进入其中一间教室,被介绍给各位小同学认识。负责的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这所学校,伴着他的讲解,让我们对这里的历史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得知外高祖父当时出钱建校的契机。中国的校园里四处挂着为高考冲刺的布条,透露出福州逐渐迈向繁荣的期望,连我看了都感觉全身打了鸡血。福州的学生好幸福,在高楼上课的同学看出窗外便是好山好水的美景,而不是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虽然今日校园的模样在我的记忆中已模糊不清,但里头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模样,依旧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当下心里暗暗将我的先辈们称作偶像。 以后每两年我们都会去福州一趟祭祖探亲。回想起第一次去时,我还是当中最幼小的,但到上一趟旅程时已经有能力照顾小表弟和小表妹了。亲情就是一场接力赛,现在是外公那一辈负责,数年后由妈妈那辈负责,有朝一日亦会由我接下棒子。或许我没见过外高祖父母,感情不深,但他们是外公珍爱的人,我就有责任将这份爱延续下去,永不中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