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作品展示 > 征文作品 > 正文
新加坡巫宇杰参赛作品《印象福州之“半旦”》
2021-09-29 18:30:46  巫宇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文青

作品名称:《印象福州之“半旦”》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巫宇杰

年龄: 11岁 

所在国/地区: 新加坡

《印象福州之“半旦”》

“都这么晚了,怎么还有人在唱卡拉OK?”我疑惑地自言自语。我探出头看,不远处的草地上霓虹灯闪烁着。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现在是七月,新加坡在庆祝中元节。

中元节也称为“鬼节”,从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新加坡信仰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华人都会依循传统拜祭亡魂,以表敬意。因此,你会不断在路边看到各种和中元节有关的祭祀活动。祭拜时以食物作祭品,焚烧金银纸等。

中元节让我回忆起了一个福州传统习俗: 半旦。 

我的姨妈在福州工作。小时候,我回国探亲时总会到福州。因为太小,能记住的东西不多。从零零碎碎的记忆中,我只记得福州是个榕树城,三面环山,闽江、乌龙江穿城而过,著名的景点很多,比如三坊七巷,旅游打卡景点“福道”。美食有佛跳墙,福州鱼丸等等。我能回忆起的比较完整的场景就是关于美食的“半旦”。

半旦也称为“半段”,是福州一种宴,是一种有吃有喝,欢乐喜庆的民间聚餐传统。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福州,有幸参加了朋友家的半旦。在乡下的路边垒起了大灶大锅大蒸笼,掌勺的大师傅早早就开始忙碌起来,4-5个帮厨们切肉洗菜摆盘忙的不亦乐乎,铁锹当铲子,扫把当锅刷,铁盆当餐盘。

餐桌从古厝的院子里排开,一直排到路面上,亲朋好友在餐前聚集,聊天、打牌,小孩子在一起玩闹。这热闹的场景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因为我从来没有亲自体验过这种浩大的场面,以前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

庆典食物用料新鲜、份量大,满是老福州的味道。餐桌上海鲜是绝对的主角,龙虾更是必不可少了!似乎有了龙虾会显得主人大方,想要让客人吃得饱吃得好。红鲟蒸饭,满满的“膏”香,底下甜糯的米饭配上新鲜味美的海鲜,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主人家要招呼客人喝酒吃菜,互相问候、唠着家常、喝酒划拳……主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场酒宴要热热闹闹的,每个人都是吃得高高兴兴的。记得在那场盛大的半旦,我品尝了数不尽的美食。每次回想起那饕餮大餐,总会让我梦回福州。梦中醒来,舌尖上仿佛还回味着丝丝甘甜。都说思念是一种味道,就是浓浓思乡的味道。这种味道挥之不去,不管你身在何方。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人的习俗就是通过举办各种团聚活动得到传承。虽然如今酒店越来越多,但是在福州周边城镇或是福州的老街里边,半旦依旧,成为了更重要的文化载体,密切了家族成员的联系,增进了亲朋好友间的情谊。没有送礼,不收红包;今天你来我家吃,明日我去你家吃,每家一年办一次,既有山野淳朴的风情,又有乡土浓郁的气息。这些熟悉的片段,很亲切,很真实,很美好。

近年由于疫情的阻隔,到福州再游的的想法只能搁置在一旁。我和姨妈约定好了,等疫情不再对我们产生影响,我定会到福州,来一次“深度游”“全福游”,尤其是再参加一次半旦。特别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