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印象福州·家乡》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张训怡 年龄:16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文淑沁 选送单位:砂拉越诗巫黄乃裳中学 《印象福州·家乡》 论,家乡的印象是怎么在脑海里刻下的。小时候,学校里各种公会活动,问卷上总是有一个框子,要求在里面填上籍贯。小小的人儿歪着脑袋问父母,得到的答案是:我们是福州人呀。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地就知道,自己是福州人。 后来长大一些,老师会布置作文题目,写自己生活的城市。作文开头里一定会有一句,诗巫很多居民都是福州人,被称为“小福州”。脑子里,自己的城市是小福州的印象,就深深地刻下了。 有时候,到亲戚家串门,长辈们以福州话聊天,玩闷了的我在旁边用手杵着脑袋听。长辈看到了,会亲切地问一句,你听的懂吗?知道怎么说吗?再考几个简单的词,罢了看着不熟练的我笑着道,你得多学一点呀,叫你妈妈教你,你是福州人,可要会说福州话哦。我总是懵懂地点点头,心里思绪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后来,听得多了,也渐渐学会了,却极少在生活中用福州话交谈。 再过几个年头,长了一些个头的我喜欢在傍晚时坐在家里的门槛上看报纸。看到半晌,抬起头来向工作了一天后回到家的父亲招手,放在地上的报纸被风吹起一角,偶尔可以看到上面印着关于诗巫福州特色的报道。 之后,手机电视看多了,也很少看报纸了,对自己的籍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刻画,却也只是个印象。可能对于很多在世界的另一个成长的华侨来说,自己的家乡,祖籍是不那么清晰的,也许,它只是个地方。 然而,某天我意识到家乡是思想文化的根源,也是一种精神的归宿。这样你至少可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个事实,很多时候可以稳定一个人焦虑的心情,当他们觉得失去了方向、自我,找到自己籍贯的归属是一个让我们找回心的方法。家乡,似乎真的那么重要。 我们这一代大多数是移民第三代。一个人的名字,在自己的家里也只能流传三代,许多人都只知道自己父母,爷爷奶奶的名字,甚少能记到曾祖辈。尤其在快节奏的时代,生活中的事情仿佛越来越多,占据了整个人的精神,我们以后也许会越来越“健忘”,但是籍贯是宝贵的私人非文化遗产 ,希望我们不忘源头,以后的以后我们的后代也不会迷失自己的根本。“乡”也是一种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