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缘之福州评话》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熊子晴 年龄:17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张瑰俸 选送单位:砂拉越诗巫黄乃裳中学 《缘之福州评话》 “箸拍铙钹响不停 ,一枝一叶总关情……” “宁馨,快走了。今天大伯不是说要带我们去听评话的吗?”忽然,哥哥的声音打断了这段声音,我只好把我的注意力从手机里移到哥哥的身上。 我们一家是前两天到达福州的。我们一家住在砂拉越诗巫,诗巫大都是以福州人居多,但关于福州的传统文化戏曲则保存得不完整。爸爸这次便借回乡探望叔公的机会,让叔公带我们去听福州评话,还有吃地道的福州美食。 “哥,我才刚听了开头。您就让我听完不行吗?” “你时间那么多,怎么偏偏挑这个时候去听?我们去现场听好吗?再不快点,表演就要开始了。”我哥边收拾东西,边催促道。 “哦……”听罢他的话,我只好不情不愿地关上手机,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一下,便随同叔公一起赶往目的地。 到了目的地——舒叙茶馆,表演正要开始。 “欢迎,请入座。”接待员将我们引到叔公预订的座位后,便为我们泡了一壶茶。 我正打算将茶一饮而尽,却看到大伯在接待员泡完茶后,单指在桌面上敲击了两次。我便也想学他在桌面上敲击两下,用五指并拢。但是被他阻止了。 “叔公,您不也敲了吗?我怎么不能敲?”我大小姐的脾气不由闹起来了,因此当叔公阻止了我后便很生气。哥哥也一脸疑惑地看着叔公。 叔公笑了笑,便跟我们解释:“我刚行的是叩手礼,意思是为了向那位先生表示感谢。而且扣手礼是有区分的,晚辈给自己倒茶只要单指叩击桌面即可,平辈给自己倒茶要双指并拢叩击,而长辈给自己倒茶则要五指并拢叩击,这是喝茶的规矩。刚那位先生一看便是与你们平辈,是不能五指并拢的。” “怎么喝口茶还那么麻烦。”我小声嘟囔着。叔公应是听到了,只不过他了解我的脾气,便没有去理,反而说:“喏。表演要开始了,听吧,这里是视角最好的位子,我特意订的。” “知道啦。叔公。就几年不见,您怎么越来越啰嗦了。”我应道。 “哎哟!你个小丫头片子,这才几年没见,你就嫌弃叔公啦。小心叔公不带你去上次答应你吃的荔枝肉咯。”叔公逗趣道。前几年我们也有回过福州,不过那次叔公是带我们去吃了福州有名的佛跳墙。 “这可不行。您说要带我和哥哥去吃荔枝肉的,对小孩可不能食言哦。”我开玩笑的道。哥哥在旁笑了笑,没说什么。我跟叔公说话向来是没分寸,他也习惯了。 “小丫头,多大了,还小孩呐。”叔公被我的话给逗笑了。 “叔公,您别和宁馨闹了,节目快开始了。”哥哥温和地说道。我哥待人处事较温和,也比较内向;我的性格跟哥哥相反,我比较喜欢闹,平时他也宠着我。 随着醒木一拍,钹一响,这个节目便开始了。 “箸拍铙钹响不停~一枝一叶总关情,评话书名《尚书庙奇遇》。投桃报李传美名。”演员吟诵完毕后便敲响她手中的钹,醒木一拍桌面,故事,便算开始了。 我和哥哥虽然是马来西亚福州人,但是马来西亚的福州腔与评话中的福州腔相差甚大。因此我和哥哥一整场下来似懂非懂,但却听得十分津津有味。待评话结束后,我们便赶忙问叔公其中的意思。 叔公耐心地向我们讲解: 《尚书庙奇遇》说的是旧时福州有位叫何德章的人,世代经商,无奈生意失败,无法还债。年关将至,他便到尚书庙躲债。忽然,听外边来了一人,他以为是讨债的,便躲进桌下,对尚书公祝告自己的事后便准备自杀,却被来人阻止。来人让他把自杀原因说清楚。何德章将自己的事向那位好心人娓娓道来。听完何德章的经历后,好心人便将自己身上的银两借给了他,待他发达后再还给他。后来何德章和妻子开了一家豆腐店,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生活也越来越好。想要还钱时却发现自己当时忘了问恩人名讳,四处打探也没消息。只好每年请戏班到尚书庙演戏,让穷人看戏,因着尚书庙的关系便流传至今。 “原来如此啊。”我和哥哥听完道。 “走吧,叔公带你们去见见我的老朋友,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去问她哦。”叔公边说边带领着我们到演员休息处。 “陈老师,好久不见了。”叔公一走进休息处,便向刚刚在台上表演福州评话的演员,热情地打了招呼。 “您也是,都好几个月没来这里听评话了。”陈老师满脸笑容说道。 “唉!这不是这几个月比较忙嘛。”叔公说道。 “陈老师,您好呀。您刚才的评话说得真好。您能向我们介绍下这个福州评话是什么吗?”我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我有好多的问题要问,恨不得她能够立马解答。 “福州评话呢,是以福州方言去讲述,并且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一种独特说书形式,是在明末清初形成的。”陈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 “那请问评话可以多人去演绎吗?需要使用什么道具呢?”我继续问道。 “就和你们刚刚看到的一样。福州评话的表演多以一人为主。分高台以及书场演出两种。高台演出就是农村农闲的时候或城市人家喜庆时邀请的演出,时间不长。书场的大多是大书,比较注重情节的紧凑热闹,有悬念,一般重说不重唱,公案书就只说不唱。表演道具就只有钹、扇、醒木以及手帕。” “原来是这样啊。那陈老师,那些道具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我疑惑地问。哥哥无奈地看着我,我回头朝他笑了笑。嘻嘻,我就是个好奇宝宝,你不问,那我来帮你问。 “醒木可以在表演中用来押座,和现今说的控场是一个道理,也用来区分段落,渲染说书气氛。折扇拿在手里可用来表演,也可以兼作道具,如刀枪棍棒、书、信札等。钹是用黄铜制成,用筷子敲打,打法有逗钹、敲钹、压钹、搭钹等,主要用于吟诵中。福州评话讲究说、吟、做、花。 以说为主、且兼有吟诵。”陈老师很有耐心地回答。 “为什么说是吟诵啊,那不就唱吗?”我小声嘟囔着。哥哥听见我这么犯嘀咕的,便轻轻捏了我的手臂提醒我。我不屑地对他翻了个白眼,然后问道:“陈老师,那请问福州评话是用什么形式表达呢?” “按福州话依字行腔。唱调分别为序头、吟唱和诉牌。序头就和文章开头的一段一样,用来交代正文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题名。吟唱是基本唱腔,用来表唱,也可以用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独白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诉牌的音乐性就比较强,是用在人物表白身世还有倾诉冤情的。”陈老师答道。 还没等我开口问一个问题,我哥便抢先一步开口。我想他大概是怕我这好奇宝宝有冒出什么话来吧。叔公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欣喜,我想他大概是因为我们能够喜欢和愿意去了解这传统戏曲而开心吧。 “那对于演员本身又有什么要求呢?”这时由哥哥开口了。 “要求吗?”陈老师愣了一会儿,“演员要去注重自己的眼神和丰富的脸部表情,自己的手势以及动作要符合人物性格,也就是说演员必须要融入故事的场景里。只有自己融入了,听众才可以融入故事里。”这个问题显然地让她感到有些措不及防。 “那么,陈老师,我们如果在网络上听评话的话,可以听什么呀?”陈老师的这些回答让我对评话产生了极大地兴趣,让我更想要去了解它,去看以前的老艺人们表演的评话。 “福州评话的节目有很多种,通常分长解书、短解书、半长短书、公案书和家庭书。长解书说的都是历史故事,就像《三国》;短解书说的是武侠故事,就像《七侠五义》、《彭公案》;半长短书有《水浒》;公案书专说的是清官的故事,喜欢听这一类型的可以去听《珍珠被》;家庭书多为家庭伦理与悲欢离合,如《甘国宝》、《双玉蝉》等。后来也出现了很多新节目来适应现在的时代。” “陈老师,谢谢您今天抽空为孩子们解答疑惑,让他们对福州评话有了更多的了解。最后,可以让我为您与孩子们拍张照片留念吗?”叔公见时间不早了,赶忙地打断我们的话题,提出了这么一个请求。 “好呀!”陈老师笑脸盈盈地招呼我们与她合照。 拍了照,我们不由多次道谢。 “不客气,希望您们有空能多来看看。下次来,等我表演完后,请您们去吃更多福州美食啊,再见。”陈老师微笑着向我们告别。 “叔公,您说为什么诗巫的福州人那么多,却没有人知道福州评话呢,现在好多传统的文化都逐渐地不被人熟知了啊。”走出茶馆的我感慨不已。 “宁馨呐。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想,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你只是其中一个,又怎么保证没有人喜欢传统呢。”哥哥听到后对我说。 是啊,世界上的人那么多,我只是其中之一,又有什么资格去说没人喜欢传统呢。这么想,我的心情也好多了。 “熙华,丫头,走啦,我带你们去吃荔枝肉啦。”叔公把车开到我们面前说道。 到了餐厅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点了荔枝肉。 荔枝肉上桌后,我便拿起一块尝了一口,果然如传闻一般酸甜可口啊。 “叔公,为什么荔枝肉不是用荔枝做的。是用猪肉做的啊?”估计是我这问题问得好笑,叔公听完后便哈哈大笑起来。 “您笑什么啊?我很认真的好吗。”我无语地说道。 “傻瓜,谁告诉你荔枝肉一定是荔枝做的啦。那为什么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呢?哈哈哈哈……”我哥捧腹大笑道。 “别笑啦!再笑我生气了。”眼看我真的要恼羞成怒了,叔公和哥哥便赶紧止下笑声。毕竟我撒泼可是没人能哄得好的。 “别生气,我不笑了。这是因为啊,荔枝肉的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荠和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在烹调后外形像荔枝所以才叫荔枝肉。”叔公道。 “哼!我不管!是您自己不提前告诉我的。下次再来福州我要吃肉燕!”看来的确是我孤陋寡闻了,不过我就是死要面子不想承认。 “好好好,下次你们来,我带你们去吃啊。”叔公呵呵笑道。 “叔公,那我们约好了哟!”我立马精神起来。 “那你们下次还要去听评话吗?”叔公笑眯眯地说道。 “要!”我和哥哥异口同声答道。 “难得难得……”叔公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路上,我在车里和哥哥谈论着今天的福州评话。为此,我还特地上网去查了查有关于福州评话的资料,哥哥还嘲笑我似着了魔。我想,我真的是爱上了福州评话…… 我和福州的故事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