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不一样的福州年味》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孙嘉盈 年龄:18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许桂彬 选送单位:砂拉越诗巫黄乃裳中学 《不一样的福州年味》 年的味道,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个游子的心。游子们皆如浪潮般一波又一波地涌回家,离开“散若满天星”的大城市,回到“聚如一团火”的故乡。年味是每逢佳节陪思亲的温馨,是融合在爆竹声中各家的喜悦,是我们熟悉的年夜饭味道。“拍家乡、晒年味”火爆朋友圈,大家都乐得不亦乐乎。 春节等同于年味,它优于季候的轮转和人生百年,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它让每个人在春节期间驻思于仪,它兴于情,立于礼,成于乐。啊,是熟悉的味道啊! 辛丑年的年味,与往常有些不同,无论是聚会欢庆,还是走亲访友,都被病毒隔离在了家门之中,疫情来得猝不及防,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生了一场大病。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檐上如镶金边的太阳,此时正圆,光芒四射,刺得眼眸如梦似幻。又到了日暮时分。一天伴着晚风悄然逝去。每日好像并没有什么差异,一样的时间做一样的事情。偶尔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那寂静无比的世界。街上是静的,没有一个行人;偶尔有几家商铺还亮着灯,进进出出的行人都被口罩包裹着,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街上的车少之又少。 今年是一个不一样的福州年味,一个别具特色的新年。 年味还是一家团圆的味道,是团圆的踏实感。 依稀记得往年的春节,腊月廿五后,福州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开始办年货,亲友间串门送礼,不管走多远,福州人都忘不了回家给时时牵挂自己的父母“送年”。今年虽然不能回福州“送年”给爷爷奶奶,但是爸爸已经提前交代在福州的姑姑买了一床“糖裸” (年糕) ,一只 “骹柄” (猪蹄) ,一只红鸡角 (公鸡)及福桔,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福州人家的习俗就是过年要吃年糕,有一句童谚云:“过年要蒸糕,蒸糕咪咪笑。假如无蒸糕,哪里有年到”。还记得往年的在福州过节的时候,奶奶都会亲自下厨做年糕。奶奶做的年糕松软香甜、蒸透柔韧、美味可口,糯米粉加上红糖,甜甜黏黏的,甜而不腻,超级好吃。糯甜的福州味年糕,奏出了福州年夜饭的交响曲,寄托了福州人步步高升,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祝愿。 可惜我们没能学到奶奶精致的厨艺,今年只能吃从市集购入的年糕了。 除夕夜,福州人俗称“三十曼莫”。福州谚语有云:“好囝没赚三十蔓莫钱”,译为孝子不赚三十晚上的钱。平时在外的游子们无论多忙,这天晚上都要赶回来全家团圆,团聚吃年夜饭。往年爷爷、奶奶、姑姑、叔叔、爸爸、妈妈等老老少少,拖家带口聚集在爷爷家。大人们围在灶台,有的炖肉、有的切菜、有的掌勺;而我们小孩子则负责在庭院打闹玩耍。 今年的疫情使得我们一家人只能响应“就地过年”。爸爸开了一个微信群“亲爱的一家子”,上传年夜饭的照片,传递彼此最温暖的祝福语。年味正无声地在我们的心头铺开,虽然没了家人团聚的面对面交谈,但却多了手机视频的云端见面;虽然没了触手可及的同色碗筷,但却多了屏幕相见的对饮;虽然没了现金红包的沉甸甸,但却多了微信红包的金灿灿。今年的年味,在年夜饭后各家的新年背景音乐里,在朋友圈晒出的百家年夜饭里,在线上视频拜年和语音祝福里……深情思念在团圆中化为了踏实感。 爸爸还告诉我们他儿时的故事:那时候他的新衣都是奶奶亲手缝制的。为了让他在年前把作业写好,奶奶还用新年没有新衣穿威胁他。所以那时候的他即使有多不愿意,还是乖乖顺服,边写作业,边跟同年朋友讨论新年放鞭炮、争压岁钱、买年货的美事,为作业增添了许多年味。 年味是鞭炮的味道,是点燃新年气氛的声音。 今年的街道是静的,气氛没有往年的热闹。但是到了零点,家家户户燃放的烟花炮竹比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年的炮竹烟花,是为了赶走“瘟疫”,让新冠肺炎疫情能尽快成为过去。年除夕踏正午夜12时,烟花炮竹此起彼落,五光十色的烟花照亮了诗巫的夜空,炮竹声响彻云霄。听着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福州过节的时候,奶奶总会递给我火柴让我点然那一根根的鞭炮,但是每一次调皮的鞭炮都冷不防地弹到我脸上,害得我对鞭炮都有了阴影。那时候的奶奶便会抚摸我的脸,用温柔的话语哄着我,为我编织一个个童话的梦。而这次换成了妈妈紧握着我的手,安抚我的小心灵,使我的心扉也暖暖的。 年味是饭的味道,是健康的幸福感。 福州人的第一顿饭,便是鸡汤面线,一碗线面、一个鸡腿加上一颗蛋,是健康长寿的好兆头。今年的正月初一,我们在睡房就能听到妈妈的切菜声,时而紧凑,时而舒缓,清脆有致,而我们则陶醉在她的下厨世界里,慢慢地等待妈妈的鸡汤米面线。福州面线的特点是“丝细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面线的清燉淋上妈妈在除夕夜熬制的鸡汤,加上那陈年老酒(红酒),真的很好吃!这一碗酒香扑鼻,牵丝如缕的鸡汤寿面,包含了母亲浓浓的爱意。一筷子占起,咬上一口,柔韧滑润,带着妈妈亲自熬制的鸡汤,加上香菇的香味,真的是脍炙人口啊! 没有春节不是流动的,没有春节不是走动的。这便是华人过春节的传统—拜年团聚、走访亲友,动起来的春节被视为祥和、欢乐的时节,让我们在其乐融融中升华友情、增进感情。但是今年的年味和往年大不一样。这个春节,我们则以“静”致敬,因人群聚集正是传染性病毒的最爱,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敌。为了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我们有必要在这特殊时期暂时放下老传统,形成一些“新年俗”。 “年”永远是最适合沟通的时机,家永远是最包容我们的港湾。当我们愿意敞开心扉,用心去爱的时候,“年”便会给予我们最热烈的温暖。今年的春节,我们放下心防,放松心情,平静地躺在沙发上,将生活的烦恼分享给最亲爱的彼此。以往虽然大家共处一室,但是借着这一珍贵的对话机会,我们却营造了一个“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境界,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就连空气中也充盈着淡淡的甜味。 以往的春节,气氛特别热闹,而我们都因为诸多的准备事宜或是招待亲友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今年的新春让我们彻底的静下来,待在各自的家中,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前线人员,共度这场疫情。越是千钧一发之时,存亡绝续之时,越可见布衣下的炎炎赤血,今年的春节我们能做的便是以“静”致敬每一位坚守前线、“逆行”的白衣天使们。虽然疫情给今年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霾,但是在前线奋斗的白衣战士就是拨开了黑暗的那道光。 不一样的福州年味,却让我收获了不一样的风景。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块地上奋斗,共同期许更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