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我对福州的印象》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吴芊宏 年龄:11岁(男)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林翠萍 选送单位:诗巫中心小学 《我对福州的印象》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公是让我了解中国福州的人。外公今年 80 多岁,出生于中国福州闽清县六都。他十岁时与曾外祖父从福州下南洋到诗巫。退休后,他每年都会抽空回福州探望家乡的亲戚及参观福州的景点,因此他对于福州的人事物都了如指掌。当他回到马来西亚后,他会给我们带福州的特产以及告诉我们有关于他在福州所经历的事或物,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让我和家人受益不浅。外公家里也收集了许多当时福州移民所用的餐具、工具等等。那么外公到底带给了我多少关于福州的印象呢? 犹记得小时候,外公经常和我说起先贤黄乃裳先生对诗巫福州人作出的重大贡献。 1901 年,先贤黄乃裳先生曾率领福州人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砂拉越的诗巫进行垦殖,他不仅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还让福州族群持续繁衍至今。 当时,先贤黄乃裳先生因为看到福州民生困难,同时也为了逃避慈禧的专制统治,决定前往南洋寻觅可以移民垦殖的地点,以改善福州人民的生活。 先贤黄乃裳先生曾三次招募共 1118 名福州人来到诗巫从事垦殖工作,并将诗巫命名为“新福州”。当年垦荒者在南洋的生活非常艰辛,除了开垦外,他们也必须种植农耕,如稻米和番薯来维持生活。在先贤的领导下,福州人拼搏耐劳的精神将诗巫从刚开始的荒山野林发展成现在繁荣的市镇。因此先贤黄乃裳先生也被福州人尊称为“港主”。为了纪念先贤黄乃裳先生在诗巫的贡献,市政府把诗巫的一条街道命名为“黄乃裳路”,之后也创办了黄乃裳中学,设立黄乃裳纪念公园和黄乃裳纪念碑。 20世纪初,福州人陆续移民到诗巫。他们带着福州的传统文化来到这个地方。因此,福州的文化至今都还深深影响着诗巫的福州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母语-闽东语福州话来沟通,观看福州戏(闽剧)和听福州评话伬唱都是福州的文化。二胡、哨呐、竹笛等福州的传统乐器都可在诗巫找到,并且在每年七月的“婆罗洲文化节”,诗巫的福州公会会准备一系列的福州传统乐器演出、福州的美食、闽剧演出和传统游戏来让成千上万的民众和游客感受到福州的文化。我的外公自己也收藏了一把从福州带回来的二胡,这把二胡所弹奏出的音乐实在是动听! 此外,诗巫的福州人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冬至等也都与故土福州一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是农历新年,福州人叫“做年”。农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新年前,家家户户都会把家里打扫干干净净,并且挂上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在除夕当天,每一家人都会团团圆圆的围着桌子一起吃团圆饭,到了晚上,年轻人会守岁。初一的黎明时分,各家都会敞开大门放鞭炮和吃鸡汤寿面,预祝长辈们长命百岁。过后,长辈会发象征好运的红包给晚辈。这个隆重的传统节日禁忌甚多,每说一句话,做每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保一家人平安。大年初一,人人都要穿上新衣和新鞋。大家见面时都拱手道贺,互相说吉利的话语。 华人传统结婚仪式也是福州人的一个重要的习俗。年轻的男女通常都会选择进行华人传统结婚仪式。其中重要的程序里就有送礼金。婚前,男方家会送聘礼到女方家,礼金则寓意男方多金,让女方家长相信女儿婚后的生活会幸福。女方家则会为新娘准备嫁妆如床单寝具,新衣服、一套茶具、一双木屐(象征步步高升)、五谷(象征粮食)等。这些嫁妆通常会装在红色的箱子里然后送到男方家。另外,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男方家会让好命的男丁来安装婚床,再将核桃、花生、红枣、莲子铺在婚床上,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福州的特产盛多,其中我所见过的特产如:福州橄榄、茉莉花茶、莲子、茶口粉干、茶油、蛏干、淡菜干、墨鱼干、糟菜等。外公每次从中国返回诗巫时都会带福州的特产给我们。我最喜欢吃的福州特产就是福州的臭枳材炖猪脚和糟菜粉干汤,味道十分独特和美味。据外公说茶油有祛风的功效,因此福州人会经常用茶油煮长寿面以及涂抹在肚脐用来祛风。除此之外,福州的著名美食还有干盘面、鼎边糊、光饼、福州鱼丸、佛跳墙等。不管是在诗巫的咖啡店或餐馆都能品尝到这些福州的美食。因此,诗巫拥有“小福州”之称。 福州的先贤们不仅对开发诗巫这片土地作出了贡献,也让福州族群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诗巫的福州公会也让许多的年轻人认识到更多关于福州的历史和文物,因此福州人的文化习俗才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外公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福州的印象,我会继续向外公请教有关于福州的文化习俗。此外,我也会向他多学习说福州话,以便我能够更加流利地说福州话。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我能够和外公一起到中国福州一游,体验当地福州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