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第三届海外华裔中小学生印象福州书画征文摄影华语演讲大赛 > 作品展示 > 征文作品 > 12岁以下赛区 > 正文
中国香港陈可芯参赛作品《印象·福州 福清的母亲河》
2020-07-20 11:44:03  陈可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余雪林

作品名称:《印象·福州 福清的母亲河》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陈可芯

年龄:9岁(女)

所在国/地区:中国香港

指导老师:邱梦希

选送单位/社团:福清市实验小学

《印象·福州 福清的母亲河》

我的老家在福州福清。记得小时候,在书上看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就缠着爸爸问:“那我们福清的母亲河呢?”

“是龙江”,爸爸拗不过我,开着车,带着满怀憧憬的我,去看了回母亲河。可我大失所望,那哪是条江啊,没有长江大,也没有黄河那种气势。爸爸安慰我说,他小的时候,龙江的水比这还小,而且又黑又臭呢。

我以为爸爸骗我,就嘟着嘴去找爷爷,爷爷摸着我的头说:“你爸爸没有骗你,龙江就是福清的母亲河,只不过现在她老了。爷爷小的时候,龙江水那叫清澈见底,水下有鱼,水上有鸟,你奶奶在那里淘过米,你爷爷在那里游过泳呢”。

爷爷还说,听曾爷爷说过“龙江解放前海船都开进来过,一直开到南门,我们家盖祖房的那些南洋红木就是在那里上岸的,还有啊,鱼虾海货摆了满地买,要不那街怎么叫渔市街呢?”

就一条河,怎么曾爷爷、爷爷、爸爸和我的印象都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就这样,埋在了我的心里。直到去年,谜底才揭开了。去年姑奶奶从国外回来了,姑奶奶和奶奶是闺蜜,她们都很怀念一起在龙江边上淘米洗衣的日子,于是爸爸开着车,我们一家人带着光饼、海蛎饼,来了个龙江一日游。

龙江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在她的源头有一座清朝的古厝,名叫东关寨,建在大山脚下,一共有九十九个房间,还用连廊连起来,连廊上可以跑马。哇塞,真是太壮观了!

从大山深处出来,我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好大好大的水,爷爷说那是东张水库,爸爸说叫石竹湖,因为她的旁边就是著名的石竹山。我们没有再上山去,因为山上人太多了,据说都是去祈梦的,大部分还和姑奶奶一样,是从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外回来的人。我问爸爸,什么叫祈梦,爸爸说,就像我过生日时,先要许个愿,才能吹灭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为的是心想事成。

没能上得了石竹山,爸爸又“骗”我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还是去看水吧”。站在龙江边上,这回我看到了挺宽的水面,水上还有一块块石头,像小桥墩似的,从江这边一直延伸到江那边,把清澈的江水分开细细的许多股,沿着一层层“台阶”流下去,好漂亮啊!“这是唐代修的天宝陂”,爸爸告诉我,“也是福清的都江堰”。我没去过都江堰,但读过李冰的故事,没想到在我们老家也有这么奇妙的水利工程。

从天宝陂开始,就是沿江的十里公园,一步一景,美不胜收,爸爸让我们重点逛了逛林则徐公园,我这才知道原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福清人,我好自豪啊!

过了十里公园,就到了曾爷爷说的南门。爷爷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就一起上了瑞云塔,这下子大半个福清城尽收眼底。在塔上,爷爷如数家珍:石牌坊、华侨古厝、人民公园遗址……不过,最让爷爷兴奋的是,爸爸说,这一带已经规划了,马上就要全面修复,我好期待啊!

从瑞云塔下来,爸爸带我们去了林则徐的故乡——海口古镇。在那里,我们见到了福清的“赵州桥”——一座宋代的桥,爸爸说整个福建只有4座这样的古桥。桥不远处就是一个非常别致的公园——华侨公园,在那里,爷爷给我们讲了林绍良先生和林文镜先生下南洋白手起家,回祖国建设家乡的故事,听得我如痴如醉。

“福清的山水一直都是这么美,百姓生活也很不错,但是福清人就是爱往外面跑,800年前就有人出国到今天的菲律宾一带。为什么?就是因为福清人有梦,有梦,敢想,肯干!”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到。

我懵懵懂懂,心里还纠结着那个不同“印象”的问题,于是问爷爷:“为什么曾爷爷、您、爸爸和我印象中的龙江都不一样呢?还有今天看到的龙江和我小时候看到的也不一样啊。”

“傻孩子,你曾爷爷小的时候,海水涨潮,江海相通,所以船能进来;你爷爷小的时候,福清还没开发,江水还是清的,所以能淘米游泳;你爸爸小的时候,福清倒是发展了,但建了好多工厂,所以江水又黑又臭;你小的时候,龙江还没怎么治理,所以还是没有水”,爷爷很是乐意回答我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几年,我们生活好了,大家都喜欢青山绿水,所以今天我们一路走来,龙江又有水了,还是水下有鱼,水上有鸟,以后我想会更好的!”

“哦,原来如此啊”,我恍然大悟,印象母亲河,那是曾爷爷的记忆,是姑奶奶的乡愁,是爷爷那像江水一样流淌不息的思考,是在政府机关上班的爸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我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