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谈我印象中的福州饮食》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林冰松 年龄:18岁 所在国/地区:美国 选送单位/社团:美国福建公所 《谈我印象中的福州饮食》 在我的印象中,福州是繁华的,是美丽的,是极富有风土人情的。但在我的印象中,最难忘的是福州的饮食文化。 虽然,我是个不怎么称职的吃货,但福州有名的特色小吃我还是略知一二的。有鱼丸、鼎边糊、光饼、佛跳墙、太平燕、春卷、荔枝肉、芋泥、葱肉饼等等。 福州是江南水乡,鱼丸当然是少不了的。“彭城鱼丸闻遐迩,声誉久驰越南北”这是康有为当年为徐州彭城鱼丸题写的一副对联。福州鱼丸一般是汤菜,可上宴席也可当小吃。 传说鱼丸的创制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很喜欢吃鱼,却很讨厌鱼刺,如果鱼中有刺,就要杀了那个厨师。为了鱼刺已经杀了好多个厨师了。有一次,轮到一个厨师做菜,此厨师十分郁闷,信手用菜刀背砸鱼,砸着砸着,鱼骨什么的全部自动脱落,这时候要上菜了,厨师急忙把鱼茸投入沸汤中,不一会儿,洁白晶莹的鱼丸就浮出了汤面,秦始皇吃后,称为“皇统无疆凤珠氽”。 在福州的传统美食中,还有很多是带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比如鼎边糊、光饼等。 说起鼎边糊,有一段不寻常的的故事。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寇,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和爱戴,老百姓经常送粮食犒劳戚家军。有一天,当地居民正准备招待戚家军,结果又有倭寇入侵,戚继光问清情况后,欲带兵灭敌。由于士兵们刚打仗回来尚未用餐,老百姓执意不肯让他们出兵,有人就用大米磨成浆,将肉丝、蚬子、金针等一股脑投入锅中煮成清汤,涮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就出炉了,众将士们吃饱后奋勇上阵,将倭寇一举歼灭。“做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也有爱国主义的内涵。 芋泥是闽菜中的传统甜品,由槟榔芋头蒸熟后用刀板压成泥,加入切碎的红枣、瓜子仁、樱桃等制成。 相传,芋泥在外交方面还有一个斗智斗勇的小故事。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时候,英、德、美、俄等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用西餐凉席宴请林则徐,让他在吃冰淇淋时出洋相。事后,林则徐本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则,也回请了他们。凉菜上完后,芋泥上场了,表面像是凉的,其实里面是烫的。外国人不知道,舀起来就吃,结果被烫得哇哇大叫。 福州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古到今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了。我相信,在未来它一定会被更加久远地流传下去,并且创制出更多的美食来,真道是:最是难忘家乡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