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梦游福州》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施雅祺 年龄:13岁(女) 所在国/地区:菲律宾 指导老师:施白莹 选送单位:旅菲各校友会联合会 创作思路:在网上夏令营学了闽南风情,太想回中国了,所以以梦抒情。 《梦游福州》 时间如梭,一转眼这个2020年的暑假已经过去三个月,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我们菲律宾的学校暂时停课,只能宅在家中,暑假的国内旅游也就无从谈起。多想拥有孙悟空的金箍棒,好把这场流行病毒给打得烟消云散,罢了罢了,还是早点睡,明天要继续参加“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活动,《西游记》中孙悟空又会遇到什么呢?好期待…… 真舒服哟!妈妈何时帮我换了床垫?好柔暖呀,似乎躺在软绵绵的云朵上,怎么还会动?我赶紧抓紧“云床”,心惊肉跳地趴“云床”上,任它带着我飘呀飘呀。 忽然,停在了一棵茂盛的老榕树顶。咦!这是哪里呀--石板铺地,白墙瓦屋,两边都古香古色瓦顶房屋,处处可见垂悬的灯笼,闪烁着霓虹的色彩,灯光照射在两边的房屋上,一股说不出的宁静与详和扑面而来,耳边随风摇曳着若隐若现的闽南唱戏曲的声音。我穿越了吗?这里好像电视上几百年前的古建筑,美得令我有股想穿上最爱的汉服,撑一把油纸伞在石街上轻舞一曲。正当我想步下“云床”,它却又慢慢地移动了起来,我只好乖乖地窝在床上,依依不舍地挥别那片曲线山墙。 悠悠中一座稍有倾斜但又灯火明亮的塔身映入眼睑。塔有八个角,七层高,每层塔壁隐隐约约浮现着浮雕佛像。脑中突然想起清朝诗人杨庆琛写的“影如文笔依南涧,势作香台丛道山。插汉鸟窥天咫尺,旋空人与石回环。”塔依旧在,不知造塔人何处去? 思索间不远处又有一座形状不一样,洁白如玉的塔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个塔有点像宫殿式建筑。两个塔遥遥相对,仿如一黑一白两个“巨人”耸立在半山腰。周围黑压压的一大片不知名的大树,两“巨人”犹如两尊保护神,守卫着这一片净土。正当我沉迷在这一片美景时,“云床”下面若有似无的随风飘来一阵阵香味--刺激我的嗅觉。 探头往下一看,好多吃的呀,那是小吃街吗?只见热气腾腾的大锅里飘浮着一颗颗圆滚滚的白玉丸子,它们仿佛在说:“好热呀,好热呀。”一颗颗争先恐后地往上浮窜,我的口水也随着那些丸子的舞动像断线的珍珠一滴滴地往下落。“嗤”一声,一阵油香味猛的钻入鼻中,只见旁边平板锅上一粒粒饱满新鲜的蚵仔正滋滋地冒着热气,忽见那厨师把一碗黄黄的液体往上一淋,哇呀!鸡蛋夹着蚵仔的清香海鲜味犹如微微的海风轻轻地撞上我的脸庞。不行,吃货的我真的受不了这诱惑。一整条街看过去都是吃的,香味四起,馋得我肚子直打鼓,口水犹如高山瀑布般川流不息,我翻身一滚,准备下“云床”大吃一场。 “唉呀!好疼”,脑门一阵锥心的疼痛像电流闪过全身,我猛的睁开眼,却发现自己掉在了床底下,头撞到床脚。我的丸子和蚵仔煎呢?怎么都不见了。哪有什么小吃呀,原来只不过是黄梁一梦。 妈妈听到我的叫声,走进来看发生了什么,我急忙绘声绘色地把梦境告诉她。妈妈沉思了一下,抚摸我的头温柔地告诉我:“孩子,你梦到的地方应该是福州吧。估计是你最近上“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的课,学习了中国风土人情和闽南小吃等等,才会做这样的梦。 “福州?妈妈,你可以带我们去那旅游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回中国?”我祈盼地望着妈妈。“会有机会的,等疫情过后,妈妈一定会带你们回国的!” 随即,我打开手机迫不及地搜索了解,印象福州视频中和我梦里画面一样:三坊七巷弥漫着古代的气息,黑白的瓦房,上面的屋顶好似大海,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南后街那热闹的气氛迅速传递过来,人山人海,远处还飘来食物的香味,旁边也有一簇一簇的小花,像彩带,衬着那些游三坊七巷的人们……你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还有林则徐纪念馆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地方,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在1839年6月3日,在虎门亲自烧毁了200吨的鸦片,让中国这头东方雄狮从睡梦中惊醒。 是啊,这就是中国的福州,我拉着妈妈手走到阳台,一同望着远处的马尼拉湾,望着祖国的家乡方向,情不自禁的齐声哼唱着: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天边归雁披彩霞,乡关在何方……中国-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女思念您,福州-就像一幅画卷,等着我慢慢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