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寻味》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方恩泽 年龄:12岁(男) 所在国/地区:中国香港 《寻味》 “米磨麦,做粿吃,糖便宜,粿好吃,大块细块都着吃…”这首朗朗上口的童谣,是我的家乡福清民间流传下来的,它象征着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家乡,一个乐观向上的家乡。 如果说美景是一个家乡的外表,美食就一定是一个家乡的灵魂。我出生在中国香港,然而我的家乡在福清。我们的家乡虽然不大,但是特色美食多。在我的印象中,妈妈给我第一块“粿”时,我才会说话,边吃边教我念这首童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吃。直到不久前的一天,弟弟正在自言自语的念着,我突然想起来,我想马上吃到香甜可口,软而不腻的“粿”。于是,我就告诉了妈妈,我还问妈妈会不会做,妈妈说,外婆教会她的,没问题。我跟妈妈说,这种想马上吃的感觉,你是不会明白的。妈妈看我这么迫切想吃,就要求我一起动手,学会了以后自己做。 我在寻找记忆中的味道,特别认真地学习着每一个步骤。它,单纯而平实。原始制作材料就是单一的面粉,就是现在经过人们的研究,可以揉入番薯或紫薯,生活水平日趋提升,对美食的追求也越来越讲究。但不管怎么加,粿的味道不会改变,嘻嘻,它已经在我心里扎根了。我按照步骤,用力揉搓,加入糖和酵母,终于可以放置发酵了。在等待过程中,我还正式的认识了它,原来它的全名是“起家粿”,家家户户都会蒸的,寓意“日子红火”,“起家发财”,是福清人民淳朴和智慧的完美结合,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美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这时,发酵好了,妈妈教我把面团分成一小个的揉成团,放在香叶上,开火。哇!香气袭人,没错,就是这个味道,我激动得忘记了烫,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一个接一个,太棒了,这就是我喜欢的“粿”。 美食隐于亲情,藏于爱心。一个家乡带来的记忆,还有专属于这个家乡的味道,这就是幸福的福清的味道。 “米磨麦,做粿吃 ……”让我们不忘初心,学会知足,守住心底那一份独一无二的“味道”,爱着安定的港湾,一起快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