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嗯,就是这个味道!》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卢芯颖 年龄:17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张雅芳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古晋中学(国民型) 《嗯,就是这个味道!》 又是一个平凡的星期六,画面转向一个10岁的小女孩,熟悉地拿起背包,上车,前往补习中心,开始了与同龄小孩一样,为学业而努力奋斗的一天。汽车停在一间餐馆前---“海福天餐馆”。 每个星期六,小女孩都会到这间餐馆,来到一个由福州大妈掌管的档口, 露出她那单纯且充满感染力的笑容:“阿姨,“打包”一份光饼,谢谢。”“好嘞,马上哦!”小女孩回到座位上,拿出一本厚厚的英文单字簿,开始背起一个个单字的意思。一个看似小女孩的哥哥则时不时盖起那本簿子,像是在考小女孩。这时,档口时不时会飘来那诱人的光饼香气。咻咻……就是这个味道! “小妹你的光饼。”刚刚的福州大妈迈着一瘸一瘸的步伐,来到桌子前,从小女孩父亲手中接过一张绿色的纸钞,熟悉地帮小女孩把那包光饼装进她的背包里。“谢谢阿姨。”她拎起背包后,独自走向英文补习中心。 临走前,她还隐约听到,“你家孩子可真独立啊.......”,嘴角不禁有些上扬。 到了补习中心,小女孩熟悉地来到自己的座位上,缓缓地把背包放下,打开背包,拿出那本熟悉的单字簿,小嘴喃喃自语地背起单字。不一会儿,一位顶着一头金黄色头发的“红毛人”走进了班,开始了她的课程。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坐在最前排的小女孩兴奋地拿出那包香味扑鼻的光饼,开始一片片地吃起来。在吃之前,女孩总有一个习惯,把光饼打开,看一眼两片面饼间夹着的肉脆,再合上,大力地挤压光饼。坐在一旁的同学当然是一脸茫然地噘起嘴来问她:“你为什么要压它啊,它这么可爱……” 小女孩学着之前福州大妈的语气,说道:“你不懂啦,光饼,就是要这么吃啦!”女孩张开嘴,豪迈地咬了一口光饼。咔嚓!那酥脆的声音,“就是这个味道!” 那位“红毛”老师一脸疑惑地看着小女孩,用英语问道:“嗨,小可爱!你在吃什么啊?”小女孩两眼发光地看着她的老师,用她那乱七八糟的英文,开始对她那“红毛”老师叙述起“光饼”为“何方神圣”。 噗嗤!好吧,当时的我也挺搞笑的…… 光饼,是一道人人皆知的福州美食,源自于福建。古前,光饼是古人们赶路时必备的粮食,由于它方便携带,因此而成为赶路粮食的“榜中物”。光饼,有甜的,有咸的,也有不甜也不咸的,有馅的,也有没馅的,全看个人口味来作决定。但对我而言,光饼就像是中式的甜甜圈。也许你会问,为什么呢?因为光饼中间也有一个“洞”啊!那自然,浮现在你脑海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有一个洞在饼中间啊?人们不都追求圆满吗?那这个洞是有什么用的啊?其实,人们所谓光饼中间的“ 洞”在古时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个洞主要是为了让士兵们在赶路时能串成一串以方便携带和食用。是不是很特别呢?更特别的还在后头呢! 制作光饼所需的材料并不多,但制其制作技巧,则是需要每日每夜锻炼下来的。制作光饼时,我们只需要按照比例,把面粉,糖和盐等和成面团,再搓成一个圆饼,并最后在中间打上一个洞。但到了烹饪阶段,才是真正精彩且考技巧的部分。在烹饪光饼时,我们需把制好的面团放置在缸壁内侧,再用炭火烘烤。为什么这个步骤会说很考技巧呢?因为其实大部分制作光饼的师傅都是赤着双手把面团放入缸壁内侧,没错,赤手!但由于现今的一些卖家为了让制作过程简单些,都会直接以油炸的方式代替烘烤,但这也仍然无法抵挡光饼的独特魅力。在这过后呢,便是一个关键的步骤。为了让普通的面团加上几分“色彩”,我们只需在烘烤时在面团上放葱油和猪肉。这不但能给光饼独特的外脆内软口感,也能为光饼填上那让人难以忘怀的香味。 那至于为什么我会知道得那么多,当然也是因为那位福州大妈。 那位福州大妈的祖先来自中国福建省。从小,她便和父母学习了制作光饼的技巧。在她25岁时便嫁到马来西亚,开始了以卖光饼为生计的生活。儿时的我,每个星期六都会到她的档口“打包”一份光饼,带到补习中心当点心吃。那时,她总会拉着我,恨不得跟我说起光饼的制作方法,过程等等。久而久之,我便已能把光饼的“身世”倒背如流。 现在,到了难得的假期,我总会回到那家熟悉的餐馆去拜访她,尝尝她那永不退步的手艺。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吃光饼啊? 那么我只能告诉他们,你不会吃光饼,就是你的损失了。 在你咬开那酥脆的外皮时,一股面皮带着芝麻香的香气就会刺激着你的味蕾。咔嚓!热腾腾的肉脆被咸咸又鲜美的肉汁包裹着,从酥脆的面皮中流出来,进入口中。那无法形容的绝世美味,真的只有自己试过才会懂得。 嗯,就是这个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