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家乡的味道》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陈善颖 年龄:17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李昔沄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美里中华(国民型)中学 《家乡的味道》 打从我记事起,我就与外婆住在同个屋檐下,是她一手把我拉扯大的。在这座福州小镇上——民丹莪,一住就住了大约十六年,像是扎了根一样。住在这小镇上,时不时就会飘来一股很强烈的福州气息,是那么地亲切,是那么地温馨。 那座福州小镇,那条街,留下的都是珍贵的一点一滴…… “颖啊,又长大一岁了哦,要乖了。”外婆那慈祥的声音总是能深深地打动我的内心,触动了我的泪腺。每一年我的生日,餐桌上一定会有着这一碗食物,那就是闻着都香的鸡汤面线,是没有添加任何调味料的料理。外婆把一颗颗香菇,红粒状的枸杞与鸡一起放进铁锅里炖,把所有的精华都牢牢地锁在了汤头里。一打开锅盖,那浓郁的鸡汤味随着热气扑鼻而来,金黄色的鸡汤呈现在我的眼前。外婆捧着一碗鸡汤面线从厨房走来,唱着一首她自创的福州生日歌,是那么地动人心弦。那又细又长的面线像是完美地吸收了汤头的精华,简直就是面香十足。吃进嘴里,满满的都是外婆对我的爱。每一年的生日,都有着外婆的陪伴,都有着鸡汤面线,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颖啊,阿婆带你去吃干盘,要吗?”每每听到外婆要带我去吃干盘面时,我就会兴奋地冲到屋外,赶紧坐在外婆的老铁马的后座。外婆使劲地踏着老铁马,而我坐在后头,一心只想着快点吃到干盘面。其实,是本地的福州人称哥罗面为干盘。那间专卖干盘的店算得上是一间十年老店了,没有华丽的装潢,更没有优质的餐具,但却迎来了许多外地游客与居民的到来。快步入花甲之年的老板,捞起面的手法依然那么地轻巧,把捞起的面与酱料快速地混合在一起。老张,那间干盘店的老板一端出热乎乎的干盘,那葱油与青葱的搭配完美地结合在空气中,弥漫在我鼻间。看着干盘面上摆着令我垂涎三尺的叉烧肉,我赶紧把浸在热水里的筷子拿出,狼吞虎咽地把干盘一口接一口地吃进嘴里。随后,我再喝上老板给我的清汤,简直就是天堂的美食。不知为何,就单单一碟干盘面,就成功地征服了我。也许,只要活在当下,即使再平凡不过,也一样可以很幸福的。吃着干盘面,我似乎也尝到了福州人那份简单却又幸福的味道。 有次,我从房间外无意间听到了外婆与邻居阿姨那高分贝的声音,听起来像是要打起架了。“阿婆,你们不要吵架了。”语音未落下,随后就传来了他们忍不住的笑声。“我们没吵架啊!只是声量大了点。”后来,这还成了那小巷子的笑话呢!外婆告诉我,这就是福州人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时不时还会散发出福州人的那份热情。 每每个黄昏,民丹莪的天空总是那么地迷人,呈现出橘黄色的彩霞,让小孩们不禁抬头欣赏着那片渐黄渐红的天空。“诶,阿娴啊,今晚又煮什么吃勒?”嗓门大且带着厚重的福州腔的声音从屋外传来。左邻右舍喜欢来到外婆家作客,喜欢拿把小凳子坐在屋外一面乘凉一面聊是非。一听到他们那充满着亲切感的声音,我立马跟在外婆的后头到屋外去。就是他们这把福州腔深深地把我吸引了过来,也许这就是福州话带给我的一种亲切感与喜感。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的我,虽然不是很听明白邻居们的福州话,但我就是喜欢坐在外婆旁静静地聆听外婆与邻居们的交谈。听着听着,我嘴角莫名地扬起。随后,邻居们的笑声也渐渐地感染了我,害我笑得肚皮痛,眼睛也都咪成一条线了。就这样,我们的欢笑声快传遍了这条小巷子。 天未破晓,那间在码头对面的光饼店已经开店了。“哇,阿婆,为什么每次这间光饼店都那么早开店的?”外婆告诉我,这就是福州人那股热血澎湃的气势,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因为这间光饼店位于码头对面,所以许多码头工人都会在开工前到这儿买几片光饼来填填肚子。就算是无任何馅料的光饼,他们依然可以吃得津津有味。一大清早的,那间光饼店早已被热气笼罩着,但又飘出一股淡淡的芝麻味。至今,这间光饼店已是第三代了,仍然坚持用最传统的炭烧方式来制作。吃起来,光饼松而酥脆,淡香味停留在了舌尖上,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之所以,这间光饼店能维持至今,我想,这就是福州人坚持不懈得来的成果。看着他们又是搓面团又是甩面团的,弄得全身汗流浃背。尽管他们多么地累,他们永远都还是以那张灿烂的面孔招待顾客,一直都怀着那颗不忘初衷的心,把这个福州美食发扬光大。 家乡的那份热情,那份开朗,那份简单一直都留在我心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