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印象中的那方福地》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李欣怡 年龄:17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林美仪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诗巫公教中学 《印象中的那方福地》 每一天,在人海和车流中穿梭,在欢乐和烦愁间游走,早已忘了,要好好看看它的样子,是否与印象中一般,如诗如画;要好好听听它的声音,是否与印象中一般,宛如天籁;要好好感受它的气息,是否与印象中一般,让人平静……静下心来,发现,幸好一切都没变……早晨,仍是它轻轻唤我起身。鸟儿唤它妈妈,小草唤它妈妈,江儿唤它妈妈,我也唤它妈妈……它,不是一个人,是一片土地,有福的地方。 印象中的它,子女以福州人居多,故而常被人“新福州”“小福州”地叫着。追溯起过去,公元一千八百五十年时,它只不过是一座名称为“马林”的小村落。后来,黄乃裳和中国千余名福州人漂洋过海南下,在异乡异地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是冥冥中注定吧,他们来到了这个小村落,最终在这里扎了根。黄老自述的手记内容记载着他以“察其草木,尝其水土,知地质膏沃”来描述他当年对这里的地质考察。于是,一群炎黄子孙便手连手心连心,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辛勤耕作,为这里奠下了犀鸟之乡第三大城的基石,被后人永存心间。 印象中的它,也有个很好听的别称——“天鹅城”,只是鲜少听到有人这么叫它。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这里经常可以见到许多来自中国北方南飞来避寒的白天鹅。它们会在河畔上小憩,不累了,就像群孩子般追逐嬉戏,好不热闹。那雪白优雅的身姿,为这里带来了“天鹅城”这个美誉。如今,漫步在街头,随处可见的并非大城市的通天高楼,而是雪白的天鹅雕像。它们有的仰起头展翅高飞,有的则羞答答地低着头,可谓仪态万千,百看不厌。我只愿这方福地如天鹅般,永远纯白无瑕,淳朴无扰。 印象中的它,众多美好环环相扣之中,有着一道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痕。在公元一千九百二十八年,因着一起木材仓库发生的大火,它被灼伤了,化成了灰烬。幸而,有福气的它没被大风吹散,大雨打散。由于附近的热带雨林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它得以重新被开发,经过岁月的洗涤,成为今天这副模样。不过当时也发生了件稀奇事。拉让江畔的那座永安亭大伯公庙只被伤了分毫,它始终矗立在那。如今的它,是这里的老人了,是这片土地发展史上活的遗迹,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印象中的它,烹调着众多游客到来必尝的美食。《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一书中写到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美食带给人直接的感受,而文字则有一股力量,让人抑制不住想去亲尝的冲动。必点其一,当属光饼。光饼是一种以面粉和一点盐巴制成的窑烘小圆饼。由于制饼的面粉团不经发酵,所以也称无酵饼。其中有种吃法被称为“福州三文治”,即在光饼的中间夹上肉片配食。回乡的游子,总会来买些去,因为这是来自远方的、熟悉的味道。再来便是清淡可口的鼎边糊。鼎在福州话里是锅的意思,所以鼎边糊即锅边的糊。将薄薄的面浆淋在锅边,然后用铲子将其刮入锅中,待其半熟后加入熬煮的汤底,放些木耳、鱼丸、肉片、葱花等,一碗热腾腾的鼎边糊即可享用了。还有一道,是福州人在传统的喜庆日子里必做必吃的一道福州美食——红酒面线。它的特别在于红酒是自家酿成的,味道十分浓稠,是一碗滋补的美食。淡淡的酒香覆盖着绵密的面线,真是好吃极了! 印象中的它,有旅行社这样形容着:神秘的拉让流域,通往婆罗洲心脏的门户。在拉让江畔,它有全马最大的中央市场。在市中心,它有休闲的好去处——城市广场。这里也是一年一度的婆罗洲文化节指定的举办地点,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民众及游客前来,可热闹了。多元民族的传统节日亦为这片土地注入不同的文化色彩…我称它为有“福”,不仅因为它有着很多福州子女,煮着很多福州美食,也因为它是真有福气,在岁月的长江中航行,始终如一。我也称自己为有福。在这里,我有触手可及的美好,有亲人朋友在左在右。你若问我:“这里是哪啊?”我会微笑地告诉你:“这里是我印象中的那方福地,它,是我的家乡——诗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