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记福州之行》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余嘉瑛 年龄:16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林美仪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诗巫公教中学 《记福州之行》 “轰隆隆......”前往中国福州的飞机已开始起飞。因为学校假期,所以母亲提议我们一家人到她的家乡去游玩,增广见闻。从小,我就听母亲略略提过她的家乡距离遥远,再加上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回到那充满小时候美好回忆的地方。在空中的路途中,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在家乡的点点滴滴。 福州,位于东海之滨。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物质丰富,再加上农作物种类繁多,是许多游客的好去处。她,是一个满载着浓浓人情味的小区。她,犹如一位小村里花姑娘一般清秀美丽。那平静如镜,清澄鉴人的闽江,孕育着福州那两千三百多年来,保存至今的永久历史。 一离开中国福州的机场,虽然我们在来福州的路程已奔波劳累,可是我的心早就飞向那里最著名的三坊七巷,迫不及待地想到那里看看。母亲看见心急的我,并告诉我说:“不用太心急,反正来到这里就应该好好的参观,来长知识,但是我们必须先回酒店把行李放好,况且大家赶了一整天,就应该休息一下,不然哪里有力气去逛呢?”母亲说的并非没有道理,既然母亲金口已开,我便压下我那雀跃的心情,先回酒店为接下来的行程“充电”。到了酒店,母亲跟我说许多三坊七巷的来历。 三坊七巷是前人在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及建设后所保存下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位于福州中心城区的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尽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着“中国明清建筑物”的美称。我这么迫不及待地想去三坊七巷不仅仅是对那里的历史文化感到好奇。当然,嘴馋的我自然也对当地美食产生无比好奇啦!所以在第二天早上,我们一家便向三坊七巷去游玩。 “来来来,福州鱼丸只要一令吉一碗啦!”当一股鲜香扑鼻而来时,我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听着那卖力的叫卖声,我那不争气的肚子不禁“咕咕”地叫了起来。看着眼前从大锅里冒出来的白烟,隐约地看见了几位手法俐落的师傅,正在大锅前忙碌地揉着鱼肉,有些则在调配所需的酱料。虽说制作鱼丸的秘诀不可外传,我还看见有一位师傅正亲自教几个青年人制作鱼丸的诀窍。这些师傅之所以能熟能生巧做好每一粒鱼丸,想必是在这方面花了许多的功夫。我看见店口挤满了一些外地游客,或是一些饥肠辘辘的路人。经不起美食诱惑的我,当然向师傅要了几碗热乎乎的鱼丸来解那空虚的肚子。 不久,一碗热乎乎的鱼丸浮现在我面前。一个个色泽洁白,柔软晶莹,尝之鲜嫩的鱼丸浮于汤面上,让人看了不禁垂涎欲滴。看着那圆滚滚的鱼丸随着汤匙的搅拌下,似乎在表演一支亮丽的舞蹈。鱼丸就像一颗白色的龙珠,即圆滑又狡猾。每当我要吃起劲时,鱼丸总会一溜烟地滚进了汤里,有时热乎的汤还溅到我的手,母亲看到我那想与鱼丸作对的脸,顿时笑了起来。就这样,我们在那儿逗留了许久。 在福州美食中,不只有鱼丸让人食指大动。一向来有“吃货”称号的我,当然还是继续逗留在那个“美食街”啦!光饼,也是福州特色美食的一种。我们向老板要了一盘后,母亲便开始讲解光饼的由来。光饼的来历与戚家军抗倭寇的历史是一脉相连的。据说,当年戚家军抗击倭寇时,由于军人众多,造成粮食大短缺,老百姓只好使用面粉、水、白芝麻等做成一片片的圆形状的面饼然后放进炉内烘烤后送给军人。之后,在经过一连创新及研发后,他们想到把光饼中间割开,夹着卤肉或肉碎,再淋上卤汁作为酱料,其味道真令人没齿难忘! 在福州,不单单只有鱼丸、光饼等,其实还有许多美食等着我们去探寻,去品尝,比如说有鼎边糊、干面、燕肉等等。美食也往往是一个族群文化的窗口。所谓民以食为天,美食不仅能让我们的味蕾满足,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美食可以说是人生中其中一件美好的大事,也能把我们的烦恼抛向九层云外去,何乐而不为呢?之后,我们一家还到那里的旅游胜地去游玩,玩得不亦乐乎。 时间如长江向东流的水,学校假期也接近了尾声。临走前,我要求家人再带我到我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鱼丸店面去吃鱼丸。同时,母亲也在那里买了一些古早味的东西,好让她在家也能感受到她小时候的味道。回程中,母亲还讲述了一些有关福州人的特点,让我获益匪浅。 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回到家乡,就是母亲多年以来最希望实现的愿望。母亲说,虽然它不再像以前满载浓浓的人情味,但那里的美食风味却从未改变。我爱福州,我希望她能变得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