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我记忆中的福州》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刘桂杏 年龄:15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张光维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诗巫公教中学 《我记忆中的福州》 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的车辆,宽敞干净的街道,一个承载着无数人美好回忆的地方。灯火辉煌、八街九陌的诗巫,也被称为“新福州”。我曾经听奶奶提过,说是由黄乃裳带领福州人抵达诗巫,并开始了诗巫福州垦场的大规模垦荒活动,福州的习俗美食文化都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在我的记忆中,福州语言逐渐没落,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长辈和他们的孙子和孙女,用福州话沟通时,就好像鸡同鸭讲,根本无法沟通,就连我自己也不能讲出流利的福州话。这一现象在之前不会发生的。基本上每个福州人都会讲福州话,我有时会想象着未来的福州语言是不是会就此没落消失呢,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心,一定可以将福州语言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我的印象中,福州人讲福州话时,声音都很洪亮,有气势。除了让我感到自豪的语言外,福州也有许多让人垂涎三尺的道地美食。拌面虾酥,光饼、鼎边、春卷炒粉、福州线面......道道都是令人感到幸福满足的人间美味啊!每当我享用这些美食时,所有的烦恼都会一扫而空。 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而闽菜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致,刀工严密谨慎,口味多变。著名汤品佛跳墙,有"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的美誉。除了这各式各样的美食,我的奶奶经常向我描述福州的传统艺术。而描述的第一个便是说明了福州人落脚后讨生活的三大传统技艺,"三把刀"分别是菜刀,剃刀和剪刀,概括了福州人对诗巫立下的开埠功劳,"三个头"分别是锄头,斧头和人头。之后也向我描述了方言戏曲,曲艺以及乐曲。 福州方言戏曲在明代时传入并逐渐兴起。在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1924年。郑振铎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闽剧艺术家们凭着坚持、努力不懈将闽剧传承至今。虽然我只有通过网络观看他们的表演,但依旧能感受到他们对闽剧的热爱。每当看完时,我都会感到自豪骄傲以及佩服。 福州民间习俗可分为节俗、婚丧寿事俗、乡俗、食俗、穿戴俗五大类别,主要有闹花灯、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赛龙舟、登高等民俗活动。福州人的生活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反映了福州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现象。"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已出嫁的女儿要在正月29日煮“拗九粥‘,并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至今城区的"拗九节"已被母亲节所取代。每当这个节日时,子女都会买花送给母亲表示祝福,在酒楼里也会看到子女为父母亲设宴席。十番作为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灯舞演变而来,曲调悠扬动听。福州的外来宗教文化历史悠久,目前仍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遗存。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入福州。五代,福州有了"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六座,分别是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和雪峰寺。福州入选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 我记忆中的福州,车辆人群川流不息,一声声的鸣笛声,谱成一首首交响曲。清新的空气,人们的笑脸沁人心脾,温暖的风吹来,翠绿的草木中,绽放着美丽的花,蝴蝶在其中翩翩起舞。一切仿佛都弥漫着快乐,自由,繁华的气息。福州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