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忆福州》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钟菀骐 年龄:16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张光维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诗巫公教中学 《忆福州》 元宵节当天我与几位大学舍友在学校的天台举行了一场“游子火锅派对”。当时乐乐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故乡——云南,这不禁让我忆起我的家乡——质朴的诗巫,或“小福州”、“新福州”。她陪伴我走过我的青春年华,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和蜕变。诗巫省活跃着一群福州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他们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长期以来,福州人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与本地族群一起为诗巫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的居民多是福州十邑移民及其后裔,我们的祖辈说着一口流利的福州话、看福州戏、听评话伬艺、过福州传统民间节日、婚丧喜庆、饮食、服饰等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也一如福州故土。 忆起外公告诉过我的关于“小福州”的历史,我仍记忆犹新。外公总会用他那一口流利的福州话,声情并茂地跟我说着诗巫的历史,而我总会静静地坐在他怀里,专注地听他说着祖辈们的雄伟事迹。但由于我的福州话并不是那么的好,外公总会参杂着中文说给我听。那是在1900年的四月,闽清举人黄乃裳参与戊戌政变与维新运动失败后,带着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刀,与三个头——锄头、斧头、人头来到英属砂拉越,实施觅地拓荒计划。历经千辛万苦,黄乃裳终于在拉让江找到了垦地,并在河边建造了“亚答厝“(草房)。找到垦地后黄乃裳便回国,召集了一千多个垦民,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工作。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诗巫新福州垦地初具规模了,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后来,黄乃裳又以港主身份,成立“新福州开垦公司”。他在筹办公司的同时,也曾数度回福州十邑以农民为主和其他各类工职的垦殖团体,分三批来到诗巫。从此以后,他们“食与共席、睡与同榻、凡平生所谓尝之苦楚,无弗尽尝”。当时诗巫的气候恶劣、瘟疫流行,加上垦民们水土不服,病者死者相继发生。但在黄乃裳的鼓励与教导下,终于战胜环境,摆脱困境。新福州依然秉承黄乃裳精神,逐渐发展并壮大起来,甚至源源不断地吸引来自祖国的华侨垦民。 犹记得正月甘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或是九的倍数,也要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福州人逢九就犯忌,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过后的三天便是二月初二,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简称“二月二”。当天福州人不吃糖粥,而是吃咸粥。二月二之后又开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二月二弘扬了福州人不铺张浪费、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初到吉隆坡上大学时的我在街上逛了逛,忽然看到一家咖啡店里写着售卖鼎边糊,我毫不犹豫地走进店里点了一碗品尝,吃了第一口脑神经顿时像被什么刺激到了一般,这是家乡的味道啊!这令本就思乡的我霎时红了眼眶,一旁的老板娘见状便贴心地过来安慰我,与她谈了一会儿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是诗巫福州人,因为孩子在那里定居了便也搬过去了,吃了这顿早餐不禁让我怀念起家乡的美食来。福州美食除了有具有400年历史的福州小吃鼎边糊外,还有福州人过去劳动时身体乏力,习惯用补足元气及体力的臭枳柴墨鱼猪脚汤:用八种中药材熬出来的珍贵药膳“八珍汤”;坐月子或节庆喜事必备的红酒鸡汤面线;传闻中由郑和下西洋期间带往东南亚的糟菜粉干,皆是当地咖啡店受欢迎的民间传统美食。除此之外,被外国人称作“福州汉堡包”的光饼,同样是天鹅城——诗巫最具代表的食物。 这些回忆,唤醒了内心深处深埋许久的愿望——到福州旅游。外公每两年都会到福州去探望他的家人和朋友,每当他回到家后,便会与我们分享福州的山山水水及秀丽风景,真是羡煞旁人!“清晓的江头,白雾茫茫;是江南的天气,雨儿来了——我只知道蔚蓝的江,这是我的父母之乡!”冰心女士笔下的父母之乡,便是我一直向往的美丽城市——福州!福州,因生长着许多的榕树,而被称为“榕城”,福州人也因秉持着落地生根、生命如炬,众志成城、合力支撑,庇荫众生、厚泽载物,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榕树精神”。它影响着福州人的精神品格,鼓舞福州人自强向上。榕树种子一落地就会生根发芽,气须一垂就会入土成枝,不计较环境,不选择条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折服。 在旅游时若我们早起,总是会见到门可罗雀的集市,记得当时父母说到这要是在诗巫,咖啡店都已经人满为患了!这就是因为福州人时刻秉持着“榕树精神”,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榕树生存的本质就在于此——它代表的是一种坦荡、包容的人生态度。我由衷的希望我们——福州人的后代,都能秉持着“榕树精神”,让福州文化都能在我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并将它发扬光大。无论未来我们会飞得多远、多高,都要铭记:我们定要以福州为荣,更要以身为福州人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