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话家乡》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洪祥恩 年龄:16岁(男)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张光维 选送单位:马来西亚诗巫公教中学 《话家乡》 作为一名黄炎子孙,同时又具有福州籍贯的我,在家乡听到福州母语——闽东语福州话是一件再也平常不过的事,但一旦到了外地却变成了一件可遇不可求的难事。偶尔听见几句福州话便会感觉到心中流过一股暖流、莫名的归宿感。是啊,这便是我们福州人传统语言的神奇之处呀!福州市坐落在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身为一名马来西亚华人,我从历史当中深深的了解到在两千两百多年前祖先建城的点点滴滴与辛劳,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闽清举人黄乃裳先生率领福州十邑乡亲到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开垦建设,而使诗巫因为福州人居多而被称为“新福州”、“小福州”。诗巫这个小城镇也因为先辈们的牺牲与付出而有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繁华面貌。 听爷爷说,福州市也被称为“榕城”,这是因为那儿的市区街道普遍种植榕树。 福州市的旅游景点更是美不胜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在众多的名胜古迹当中,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闻名遐迩的鼓山。在那儿有经历了长年累月的风雨、饱受大自然的洗礼却依然高耸直立的碑石。爷爷还告诉我关于三坊七巷的来由,并一一为我介绍了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以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的历史。在爷爷的讲述中,我才得知原来我崇拜的清朝反毒英雄——林则徐先生以及中国文学家——冰心奶奶也曾居住在这儿呢!不仅如此,更令我惊叹不已的是享有福州“三宝”美誉的牛角梳、纸伞和脱胎漆器呢! 每当我肚子咕噜咕噜作响时,奶奶总会为我递上一碗热腾腾的锅边糊。简单的面片配上海鲜、青葱、胡椒、菇类、肉碎等佐料,简直就是一份即可饱腹,又是色、香、味俱全的完美佳肴。我一勺接着一勺吃,品尝那股浓郁的海鲜味与淡而不乏味的面片融合在一起的味道、享受那嚼在口中,暖在心头洋溢在心中的感觉。而奶奶总喜欢坐在我身旁,带着慈祥的面孔,常敦促我吃慢些,但馋嘴的我总会吃得一滴不剩呢!有时奶奶还会特地为我准备福州人的传统小食——福州鱼丸。每次吃完这道小食后总是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尤其是那令人念念不忘的汤汁带有的独特香味。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奶奶也不忘告诉我福州人的厨艺可说是异于常人、得天独厚,擅于制作小吃,就连看似不起眼的面粉与芝麻,福州人也能将其加入适量的水后,制成令人赞不绝口的小吃——光饼,成为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的理由。不仅如此,诗巫作为一个福州人居多的城镇,拥有各式各样的福州传统美食当然不在话下,除了锅边糊、干盘面及光饼,还有福州干盘面、红酒鸡汤面线、红糟肉、红糟烧肉、红酒米林蕨菜、米层糕、福州蛋燕、芋粿、烧卖、春卷、福州年糕——糖粿、福州炒面线、糟菜鱼头汤、豆腐蛎、粉干蛋、闽清豆腐蠔、闽清白粿干等等令人齿颊留香、食指大动的美食。在福州闽菜系的满汉全席、鱼翅席、海参席、燕窝席、鱼唇席、佛跳墙等高档美食中,最享盛名、誉满中外的莫过于被列为闽菜谱“首席菜”的佛跳墙。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垂延三尺、肚子开始打鼓作响了吧? 福州人与其他籍贯的华人无异,每逢华人农历新年总不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等的吉祥祝福语与红彤彤的春节装饰,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浓浓的新年气氛与氛围。不同的是,福州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四,即传统的“祭灶”日便开始了。按照惯例,男女老少从这天起便开始忙碌起来,有大扫除的、办年货的、装饰的等等。到了年三十晚,大伙儿便会聚在一起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下大饱口福,享受着美味的佳肴。来了午夜十二点,福州的夜空更是在烟花也鞭炮的点缀下显得那么耀眼,那色彩斑斓令人美不胜收。一如既往,人们在农历大年初一这天便会穿戴一新,晚辈更会受到压岁钱,寓意着长辈对它们的祝福。在元宵节这天,虽然已是农历正月十五,即农历春节的最后一天,但福州市的热闹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其中著名的“花灯一条街”南后街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呢!在独特的莲花灯、宫灯、走马灯等灯饰的照耀下,人们在这里一团和气地进行猜灯谜游戏,更能同时品尝地道的福州民间风味小吃呢! 北周文学家庾信在他的作品《徵调曲》里头提到:“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是劝勉人们不要忘本、要知恩图报。是啊,我是一名马来西亚人、我是一名马来西亚华人、我是一名马来西亚福州华人啊!今时今日福州华人子弟当下的幸福俨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有赖于当年辛苦耕耘的祖先之功劳呀!古人有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享受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之际,我们也应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思考自己的根本,并为传承中华文化与美德、确保中华精髓源远流长而努力、奋斗,千万不要受到世俗的影响而偏离了正轨呀!我为我是一位福州籍华人而感到深深的自豪,更为我的家乡感到无比的光荣。啊,赞美您,我亲爱的家乡——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