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我家最美的故事》 作品类别:征文 作者:卓芷若 年龄:14岁(女) 所在国/地区: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黄千恬 选送单位/社团:马来西亚诗巫Woodlands国际学校 《我家最美的故事》 在一次清明节聚餐,聆听着年迈的舅公,姨婆们兴致勃勃且滔滔不绝地谈起陈年往事。这些往事都离不开长辈们的老家——“长桥”。年少的我理所当然对这些往事旧址完全没印象。经过舅公的解释,才知晓原来他们口中的“长桥”,就位于现在南兰路的前段。 居住在“长桥”的大多数都是经济条件较差的福州家庭。之所以称这个地方为“长桥”是因为这地方前面有一条长长既简陋又陈旧的木桥,而桥的左右林立着两排高脚木屋。木桥的宽度只能容纳三个人并肩同行。每当居民们行走在木桥上时,它不时还会发出另人心惊胆战的“吱吱”的声响。由于那条木桥常年失修,导致木桥上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窟窿。虽然看似危险,但是大人们都已习以为常了。偶尔有小孩因木桥上的窟窿一个不小心踩空而导致脚受了伤,大人们这时才会出动在木桥上东钉钉西补补的,亡羊补牢。听长辈们述说“长桥”的事迹后,我对“长桥”的一切萌生了莫大的兴趣。 餐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要求父亲和我讲述多一些关于“长桥”和外曾祖父母的事。父亲不厌其烦地从他的书房里挖出一些泛黄了的旧照片给我看。从父亲口中得知,外曾祖父母的老家在福州。他们因家境贫穷,听说闽清举人黄乃裳需大量劳工来砂拉越觅地拓荒,便离乡背井,跟随其他劳工下南洋。本想说赚了第一桶金,就衣锦还乡,但事与愿违,拓荒的生活极为清苦,困难重重,到最后在“长桥”落地生根。虽然很想回乡看看,但碍于种种不得已的原因而没有成行,留下遗憾。 外曾祖父母育有八个子女,祖母在家中排行老六。从小,祖母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颇活跃于学运。祖母的家庭并不富裕,曾祖父母很早就去世,由大舅公一手撑起整个家计,与八个兄弟姐妹们相依为命,生活颇为不易。在高中时期,祖母遇到了砂拉越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成员。当时大马还是英国殖民地。年轻的祖母一心想马来西亚脱英独立,所以顺理成章地就在高二时加入了地下组织抗英。但不幸的是,这个组织很快就被英政府发现并瓦解了。所有参于这个组织有关的人士,包括祖母都锒铛入狱了。年纪轻轻的祖母瞬间变成了政治囚犯。可巧的是,就在监牢的那段期间,祖母邂逅了祖父。原来,祖父也是搞脱英独立政治囚犯。大马独立后,两人也被释放出狱,并结了婚,生下了我的父亲。 父亲小时侯,祖母经常带父亲回“长桥”的娘家小住。之所以如此,父亲经常与他年龄相仿的表兄妹们一同玩乐,感情非常好。当时,年幼的父亲调皮捣蛋,常常不听曾外祖母的劝告,喜欢和表兄妹们一起在木桥上互逐嬉闹。当时,“长桥”的房屋是建在沼泽地上的,雨季时,木桥下就会积满黄澄澄的河水。由于木桥边缘是没设护栏的,所以有一次父亲在桥上嬉闹时一个不小心失足掉进了水里,表兄妹们吓得一哄而散。可怜不会游泳的父亲在水里浮浮沉沉,极力挣扎,就在快要溺毙时,听到骚动的邻居大婶俯身一把抓住父亲的头发把他垃出水面,死里逃生。讲到这里,父亲“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看来父亲不但没因那事件而留下阴影,反而觉得有趣,真是令人费解。他说,那时的左邻右舍都相处的非常融洽,大家都互相照应,人情味很浓。 当年,曾外祖母在后院里养了一只母猪和几只小猪。小猪长大后可买了贴补家计。有一次,天真烂漫又是动物爱好者的小父亲看见那几只长得非常可爱的小猪,就毫不犹豫地把其中一只小猪抱了起来逗乐。哪知道他的举动惹怒了猪妈妈。他没有注意到在旁的猪妈妈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等到他注意到母猪的存在时已经来不及了,猪妈妈凶巴巴地往他冲来。父亲拔腿就跑。他边跑边想:“你这只小气的母猪,让我抱抱猪宝宝也不行吗?我偏不还你,看你奈我何,哼!”。就这样一人一猪在小小的猪圈里跑了有一会儿的圈圈。体力很快就不支的小父亲也很快的被猪妈妈迎头赶上,一口咬住了父亲的裤裆不放,吓得他屁滚尿流,举白旗乖乖投降把小猪还给了猪妈妈,可小屁股就已被咬伤瘀青一大片了。当小父亲跟曾外祖母告状时,还被曾外祖母“莫名其妙”地骂了一顿,令他心里愤愤不平,还怄气了几天。听了爸爸的小时趣事后,我笑得眼泪直流。 聚餐后几天,父亲带我到现时的“长桥”旧址看看。和旧照片里的“长桥”相比,如今已万物换星移,面目全非了。所有的木屋长桥都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钢骨水泥,林立的商店和繁华的街道。“长桥”的居民们也都各奔东西,有些甚至已经移民海外了。我站在当下已繁华的南兰路旁,再回想“长桥”的过往点滴,仿佛一幕幕地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听舅公说,“长桥”培育出许多著名的医生、政治家和成功的企业家,充分表现出福州人不屈不挠、刻苦耐劳和注重子女教育的精神。他们的生活态度令我十分地敬佩,身为福州后代子孙的我,在前人丰硕的果实上前行,是多么地幸福啊! 外曾祖母的旧屋 以前的“长桥” 现在的“长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