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福州新闻网记者 原浩
在榕城的一方山水里,自古流传“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的史话。“三山现”我们很熟悉,屏山、于山、乌山分立南北、鼎峙城中、彰显非凡。然而“三山藏”又藏在何处?在市中心,就藏着一座不起眼的冶山。
相传两千多年前,著名冶炼家欧冶子就曾在冶山池畔铸造宝剑,这不仅在冶山上留下了“欧冶池”的古迹,也将福州的历史写进了春秋时代。闽越国成立后,无诸以冶山为中心,建立起福州土地上第一座城池——冶城,使之成为了福州城发展的根基与起源。
走进城直街,路过题有“冶山古迹”四个刻字的护坡墙,曲折百转之间就来到了冶山脚下。冶山不高,千百年来起伏的山体早已与周围的民居融为一体,四周七、八层的楼房就将之完全藏在小巷之中。
冶山之上,古树参天,在周遭残破的岩壁上,就环抱着十余株苍劲的榕树。沿着依山而建的石梯向上,就来到冶山山顶。冶山之上,遗迹众多,较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越壑桥”“仁寿堂”“九曲”等古迹。
冶山又名泉山,从唐宋之至民国,不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纷纷在其上泼墨挥毫,吟诗作赋、镌刻文字。如今,冶山之上依然存留着一些他们的书法墨宝、诗词文章,形成了泉山上最具特色的“泉山摩崖题刻”。
冶山之上有“九曲”,所谓的“九曲”,就脱胎于古人“曲水流觞”的游戏。在古人的院子里会挖一条小河,游戏时主人会将酒杯放在上游顺流而下,酒杯漂到谁的面前,谁就要作诗一首。时至今日,依然能从冶山的题刻上,感受到古时文人云集、竹涧焚香、坐看云起、曲水流觞的雅致。
除了“九曲”之外,冶山之上还有许多不同时期留下的题刻。它们有的堂而皇之地裸露在外,有的被包裹在老树的盘根之中,有的饱受岁月侵蚀已经褪色,还有的仅剩下残垣断壁令人扼腕。沧海已成桑田,冶山只存遗迹。
一路上,不同时空的题刻一景挨着一景,却又在一处汇集,不得不感叹岁月的巧夺天工。或许和我们如今凭着这些“蛛丝马迹”畅想古人的生活一样,在同一个地方,古人也曾追思福州的历史,瞻仰先贤的过往。
在冶山之畔,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这里出生、成长,走向更大的历史舞台;在冶山之上,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会见福建政要、发表演讲、鼓舞人们奋勇前进;在冶山之后,曾是近代海军元老萨镇冰的晚年住处,在冶山的仁寿堂里,他走完了风风雨雨的人生道路。
渐渐地,冶山之上保留着的事物成了福州文明进程的有力证据,冶山之美,不在风光,而在于其中神秘的人文瑰宝。如今,历经岁月的冶山正进行保护与修复,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文物在修复后与市民见面。
两千年前,福州第一座王都冶城在这里拔地而起,两千年后,冶山也成了见证福州文明发展的标志。在冶山之上,曾留下福州风光霁月的历史,也保留着文人墨客的足迹,正是这份古往今来的灵气,让冶山成为福州的标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