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男子回乡成立青年协会 线上线下助益乡村

    2016-02-22 08:22: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夏芳

在面对乡村中青年外出务工生活,乡村被“解构”、空心化的情况下,如何将乡村的青年力量集结起来,去关心自己的家乡,是许多从农村出来的青年人考虑的问题。今年春节,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东水村的一群身份普通的后生们,正用互联网+的方式,将青年力量集结在线上线下,尝试着做些有益乡村的事。

在福州工作的郭先生,春节前夕返回老家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东水村。与他类似的,东水村的青年人也在年底纷纷回到老家。这些散居外地的游子,许多是儿时的玩伴,一回到村,就招呼起来,煮茶聊天。

“大家都觉得自己常年在外,老父母在村留守,村子里发生一些事,年青人也帮不上太多的忙,感觉很惭愧。”郭先生感慨。

这个思虑引起了不少青年人的共鸣。

“我想到眼下微信等交流工具早已普及,何不在线上先将大家集结起来呢?”郭先生说,“于是,我提出建立东水村青年协会的想法。”

在羊年的腊月二十八,东水村青年协会成立了,一下子五十多位青年人都加入了协会。

郭先生说,“成立几天后就是大年初一,从我们村明朝时迁出的宗亲要来村里团拜,这给了大家一次很好的团结做事的机会。”

在正月初一之前,东水村的青年们已经在线上召集起来了,开始讨论团拜的招待细节,随后分工做事。

在团拜当天,东水村分支迁出的两村郭氏宗亲七八十人在族长或长者的带领下,到东水村寻根问祖。

“在我印象中,江右郭姓塘东派,从公元967年开派,至今1050年以来,第一次在正月初一举行如此盛大的团拜活动。”郭先生说,“所有的青年人,不论是十八、九岁的还是三、四十岁的,不论在外面是老板还是领导,都放下身段做事,从扫祠堂抹桌子,帮厨出菜、扫盘清桌、到陪客送人扫尾。”

一位东水村的老人感慨:“原来大年初一那些去赌博的年轻人,今年都在洗碗切菜,真真切切感受到不一样了啊!”

对此,郭先生说:“我们来自乡村,都知道乡村有种种好的、不好的现象,我们要去面对所有的问题,去正视并努力做一些积极的有正能量的事情,现在互联网+时代正好也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为自己的老家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只去揭丑!”

“懂得敦亲睦族,就不会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知道敬祖,知道为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对现在、对未来就会有责任感。”郭先生表示,东水村的青年们已经在行动,并进行慰问长辈看望贫弱了,对孩子们的助学奖励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进一步的工作还要发掘村里的文化内涵……

东快记者刘媛

于建嵘:仅让农民住进新楼不是建设新农村

就农村话题,东南快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于建嵘说,返乡观察的文章多起来是件好事,说明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农村。三年多前,于建嵘在网络上发起了“百村调查”,通过招募志愿者开展调研,了解“当前农村户籍制度与土地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于建嵘希望对各种不同状况的村的调研,让整个调研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这项调查在山东、安徽和湖南的各100个乡村开展。

“我们完成了几百份调查报告。对部分农村的环境恶化、政治黑化、人口老化、田地荒化等问题多有揭露。”于建嵘说,调查报告主要反映了农村所存在的四大问题,包括环境污染问题,集中体现为工业化污染和农村垃圾污染;田地荒置严重问题,主要集中于南方农村,“南方种植水稻,因为水利系统破坏比较严重,南方的梯田,存在30%到40%的荒置情况,这一点北方相对好一些。”还有村庄“空心化”问题,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最后是农村治理问题,“一些地方基层政权黑恶化严重”。

“城镇化的过程必然带来人员的外流,要让乡村社会不凋零,很重要的是要建立人才和资金往乡村流动的机制。”于建嵘说,农村的凋零可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减少参与者的痛苦,特别是农民的痛苦。“有人认为,把农村的房子撤了,让农民在城里住别人建的一栋楼,就是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不是这个概念,而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有新的村庄布局。要建立流动宽松的制度,让农民有更多可能性的选择。”

名片

于建嵘

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过学术交流。

2010年12月,被30多万网民公推为与郎咸平、戴旭、郭亦平、张宏良等人并列的“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

东快记者林鹏浩

(东南快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