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一位东水村的老人感慨:“原来大年初一那些去赌博的年轻人,今年都在洗碗切菜,真真切切感受到不一样了啊!”
对此,郭先生说:“我们来自乡村,都知道乡村有种种好的、不好的现象,我们要去面对所有的问题,去正视并努力做一些积极的有正能量的事情,现在互联网+时代正好也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为自己的老家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只去揭丑!”
“懂得敦亲睦族,就不会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知道敬祖,知道为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对现在、对未来就会有责任感。”郭先生表示,东水村的青年们已经在行动,并进行慰问长辈看望贫弱了,对孩子们的助学奖励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进一步的工作还要发掘村里的文化内涵……
东快记者刘媛
于建嵘:仅让农民住进新楼不是建设新农村
就农村话题,东南快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于建嵘说,返乡观察的文章多起来是件好事,说明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农村。三年多前,于建嵘在网络上发起了“百村调查”,通过招募志愿者开展调研,了解“当前农村户籍制度与土地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于建嵘希望对各种不同状况的村的调研,让整个调研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这项调查在山东、安徽和湖南的各100个乡村开展。
“我们完成了几百份调查报告。对部分农村的环境恶化、政治黑化、人口老化、田地荒化等问题多有揭露。”于建嵘说,调查报告主要反映了农村所存在的四大问题,包括环境污染问题,集中体现为工业化污染和农村垃圾污染;田地荒置严重问题,主要集中于南方农村,“南方种植水稻,因为水利系统破坏比较严重,南方的梯田,存在30%到40%的荒置情况,这一点北方相对好一些。”还有村庄“空心化”问题,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最后是农村治理问题,“一些地方基层政权黑恶化严重”。
“城镇化的过程必然带来人员的外流,要让乡村社会不凋零,很重要的是要建立人才和资金往乡村流动的机制。”于建嵘说,农村的凋零可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减少参与者的痛苦,特别是农民的痛苦。“有人认为,把农村的房子撤了,让农民在城里住别人建的一栋楼,就是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不是这个概念,而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有新的村庄布局。要建立流动宽松的制度,让农民有更多可能性的选择。”
名片
于建嵘
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过学术交流。
2010年12月,被30多万网民公推为与郎咸平、戴旭、郭亦平、张宏良等人并列的“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
东快记者林鹏浩
(东南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