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戴显群教授考证
福州港为唐代四大贸易港之一
■记者吴晖
“福州是东南沿海重镇,中唐以后海外交通贸易崛起,在泉州开港之前,福州港曾经为福建对外唯一贸易港口。公元9世纪中叶,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柯达贝著的《道程与郡国志》一书中,有唐代中国四大贸易港的记载,其中Djanfou就是福州港。唐代福州位列四大贸易港的地位,可以通过相关诗文以及文献资料得到印证。”昨日在福州举行的“唐代东南社会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戴显群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戴显群告诉记者,中唐以后福州的海外交通贸易迅速发展,可从一些诗文中得到印证:唐天宝、大历年间人包何《送李使君赴泉州》诗云:“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诗中描绘的“泉州”,地处近海荒服,须远涉重山百越之路方可到达。这里终年不见雪,到处温暖如春,市区中有很多来自海外各国的藩客,他们或是执玉来朝的使者,或是频繁入贡的商人。包何所送使君的身份,即朝廷派往福建担任节度使或观察使的官员。唐代福州是福建的首府,是节度使、观察使的建衙之地,是诗中所谓“分符重臣”的任所和驻节地。在唐初武德、贞观年间,福州也曾有“泉州”之称。因此,有学者认为,包何诗中称李某所到任所之“泉州”,实指福州。那为何诗作标题说是“泉州”呢?戴教授说:“因为古人作诗属文,对地名称呼常用古称,以示古雅,故以‘泉州’代指福州。”
戴教授还提到了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福建观察推官冯审作的《球场山亭记》,其碑刻残文中记载:“海夷日窟,风俗时不恒。”“此文也十分明显地记载了当时福州城内有许多海外夷人寄居,因为人多日久,以致影响了市井风俗。”戴显群说。
“此外,晚唐薛能在送别友人赴福州担任牧守所作的《送福建李大夫》一诗,也描述了牧守所驻之处福州,是海外交通贸易发达之区,只要海船一到,城内就增添许多外国人的情景。”戴显群向记者展示了《送福建李大夫》一诗,诗云:“洛州良牧帅瓯闽,曾是西垣作谏臣。红旆已胜前尹正,尺书犹带旧丝纶。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行过小藩应大笑,只知夸近不知贫。”
戴显群说,《道程与郡国志》记载,由Khanfou(广州)八日达Djanfou,由Djanfou至Kanton(扬州)需六日。就这一航程位置而言,Djanfou福州说更适用于泉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