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建设“一带一路”的生力军

    2015-11-16 21:51:4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李霖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 季晓东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在新增境外投资企业中,大多数为民营企业的地方企业占94%,其中非金融类对外投资451亿美元,占总额43.8%,同比增长36.8%,增幅是国企的两倍多,有进出口实绩的民企占外贸企业总数比重超过70%,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6.5%,对进出口增量的贡献率55.9%。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2014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民企参与”。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欢迎民企参与”。

为了学习贯彻中央对民企的要求,本文在调研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对民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涉及的主要方面作些初步总结和探讨,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民企参建的优势和作用

当今企业界有一种认知:不融进国际经贸,不算真正的市场经济;不站上国际舞台,不算真正的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担大任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并实现转型升级的需要,对于敢为天下先的企业也是新的巨大商机。

民营企业走出去及投身“一带一路”建设,首先具有体制机制的优势,便于平滑对接,且在一些附设政治条件及政府背景限制的地方,便于身份认可。

据全国工商联今年上半年大型专项调查,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已遍布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是重点。上海、浙江、广东、天津、陕西等地工商联的专题调研表明,当今民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能力不断加强,层次不断提升。据2014年统计,上海民企在该市对外投资项目与投资额的占比中,分别达70%、50%以上;浙江民企境外投资占比达90%左右;天津民企投资机构和投资额占比均为86%左右;陕西民企占该省新增对外投资项目的80%以上,实际投资额占比为32%。另据广东省工商联介绍,广东省民企承前启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活跃,2014年进出口值达5189亿元,增长32.1%,全省有贸易记录的达2.3640万家,占同期全省总数60.8%(引自2015.10.16中华工商时报)。

民营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方向主动走出去正是基于地缘经济及历史和现实基础,在改革开放多年成长新条件下迈向更高水平更大领域市场化的必然规律和发展抉择。当今企业界有一种认知:不融进国际经贸,不算真正的市场经济;不站上国际舞台,不算真正的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担大任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并实现转型升级的需要,对于敢为天下先的企业也是新的巨大商机。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遵循国际经贸规则的条件下,同样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展其长,比翼双飞,且可以“混搭”新优势。以央企和国企为主体的国家队是政府间重大项目合作的当然承担者,现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高铁、核电等领域颇有建树,民企则在市场化领域担当了最佳参与者。即便是以国家队为龙头的重大项目,其配套及相关产业链也包纳了众多民企。当然一些行业领先的民企本身也具备承担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能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在新兴产业、农业、文化与人员交流等方面,民企将扮演“长袖善舞”的角色。从更深层次而言,随着以推动混合经济为主要途径的国企改革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新型混合经济在国际经贸中将绽放异彩。

民企不仅善于“单打”,也善于“借梯登高”与国企合作“双打”“混双”形成叠加优势。浙江华立仪表在印度、泰国等6个国家较早建立了制造基地,形成内外联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格局,并积累了海外投资的宝贵经验和软实力。为开发新能源项目,他们与中石油联手打造燃料乙醇项目,通过强强联手,在东南亚打造全球最大木薯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泛海集团联手“业界一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并与印尼本土企业合作,利用国产设备,在当地投资30亿美元建设“2×100万千瓦”发电厂项目。天津港强集团是一家现代物流企业,他们与国企合作,提升了实力和能力,成功在澳大利亚购买天然牧场,形成完整的牛奶牛肉产业链。

“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正在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展现,这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撑和精神动力。在当前我国的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专利申报等领域,民企贡献度均占70%左右,尤其是在异军突起的新兴行业中执锐攻坚,开启了高端输出和优势带动的中国对外经贸新起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